欢迎访问“民生财经杂志网”,我们向网民提供非常全面的股票,期货,黄金,外汇,个股等金融投资相关的资讯财经新闻,帮助新手股民学习掌握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了解更多丰富精彩的股票金融知识。

javascript:;
主页 > 金融新闻 > 财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靠的是什么?

财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靠的是什么?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0-12-19 13:48:02阅读:

香港岛中环金融街8日,香港著名的地标国际金融中心成立。 面向维多利亚港,目睹了香港在国际经济中所经历的深刻变化。

进入世界金融中心三大行列,是香港回归以来的经济成果之一。

根据年世界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压迫新加坡、东京,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如果一百年前香港金融领域依赖贸易和汇率,近几十年来香港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与内地密切相关。

无论是上市数量还是市场价格,内地公司在港股市场都占有重要地位。

内地迅速发展香港金融的繁荣

香港与内地金融业有天然的联系。 由于特别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后,许多西方资本涌向香港,希望由此开放内地市场。 除此之外,内地经济需要迅速发展,利用香港融资。

内地对外开放,香港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中国新社国接受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香港是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内地是香港的腹地。 内地为香港金融市场、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备份,内地对香港金融的迅速发展至关重要。

财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靠的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内地将多家香港公司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工厂,进行了材料加工。 随着内地和香港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红股和h股应运而生。

红股通常是指在香港注册上市,控制权在内地的上市企业,h股是指直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营公司。

1992年,香港股市迎来了第一家红股——招商局油漆生产企业海虹集团。 这是第一家内地中资公司在香港上市的。 1993年,第一批h股青岛啤酒也在港口上市了。

随着中国鼓励中资公司向外拓展,香港股市迎来了红股、h股热潮。

解体业者表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香港本土的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市,把香港股票市场变成了恶毒的“地产市”。 内地公司在港口上市,一定改变了香港股市的命运。

有趣的是,2003年,内地和香港签署了《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支持双方进一步加强在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合作。

cepa为内地和香港的合作打开了政策上的“大门”,内地公司在港口的上市也加快了。

200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在香港上市,以每股3.70港元的价格发售了4.202亿股。 按发行价格计算,腾讯的市值在62亿港元左右。 到8月9日收盘价,腾讯股价约上涨91倍,总市值达到32334.69亿港元。

除了帐篷,许多内地公司也陆续在香港上市。 从21世纪初的不足百家到现在,占香港上市企业总数的近5成,被称为“港股a股化”。

现在香港成为亚洲第四大股市,也是世界第八大股市。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内地公司充实了港股市场。 由于香港本身的经济量不少,大量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使香港国际金融地位更稳固,更有名。 而且,这使香港分享了内地近十几年经济迅速发展的成果。

从募集资金的规模来看,香港回归前,内地公司募集资金的是1200亿港元水平。 回归后,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的规模急剧增加,年达到5588.6亿港元的高峰。

广东外语对外贸易大学南国商学院特聘教授封小云说,国家在直通车上接受采访时,内地巨大的资金市场和公司起诉,促进了香港金融的迅速发展。

“内地因素本身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动力,香港资本市场的大部分融资是内地客户,内地公司去了香港ipo,带动了香港金融的迅速发展。 ”封小云说。

据德勤统计,年全球集资额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软银企业( 1652亿港元)、中国铁塔( 588亿港元)、小米集团( 426亿港元)、西门子医药( 390亿港元)和美团点评( 331亿港元)。

香港证券交易所年获得全球交易所ipo集资额冠军,可以说超越中微子、纳斯达克、东京证券交易所,内地公司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近年来香港和内地继续开发新的互联工具。

年11月,上海、香港证券交易所响亮上市,沪港通结束了“首演”,内地和香港两地资本对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年12月,深港通正式开始。 2019年2月,债通一级市场新闻平台上线。

封小云表示,沪港通等工具的开通,不仅将国际资金引进内地,而且将内地资金引进香港,“经常进入香港股市”,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非常重要。

2009年,香港成为第一个体人民币离岸中心。

在过去十年里,作为人民币跨境采用系列政策的最好考场,香港发挥了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先驱特点,已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有趣的是,香港人把粤式点心的概念挪用于金融市场,创造了“点心债务”这个固有名词,是指近年兴起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

自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发布以这样的人民币定价、以人民币结算的债券以来,点心债务曾经被超额认购和剥夺空。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师鄂志寰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没有受到经济低速增长的很大影响,反而带动了内地公司进入香港宣布融资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会,具有区域性

“一带一路”和广东港澳大湾区给香港带来了新机会。

“超级联系”在最近两年成为香港政府解释香港未来时的高频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活动时表示,香港享有独特的地理特征,是连接内地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双门户,许多独特特征有助于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超级联系人”。

鄂志寰指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融资方面具有天然特征。 “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构建强大的投资融资渠道支持。 香港由此可以提高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的迅速发展空之间。

财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靠的是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香港也可以成为“超级联系方式”。

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 2019年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战术定位是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封小云表示,香港金融业有老化、停滞。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创新做得不够好,对广东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投资的支持也不如深圳。

年,阿里巴巴放弃了出港,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陆兆禧说:“今天的香港市场,新兴公司治理结构的革新,还需要时间的研究和消化。 我们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

年6月,香港证券交易所将发布主板和创业板以外的创新板。 香港证券交易所在创新板框架咨询文件中证明了原因:目前香港市场还不够,“许多内地新经济领域和其他高增长型企业选择进入其他市场”。

邵宇指出,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一定会刺激香港市场,产生一定的感动,要么发售创新板卖给新经济公司,要么有这方面的考虑。

随着广东港澳大湾区集结了许多科技创新公司,香港也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机会。

根据国际著名创投调查机构CB insights 2019年公布的数据,大湾区内广东省9市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在过去5年间从2家增加到16家,约占全国独角兽公司的六分之一。 独角兽公司的总估值从120亿美元上升到467.6亿美元,增长了289.7%。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成立,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机会。 一方面可以弥补香港金融创新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香港发挥更大的金融才能。 ”封小云说。

年4月30日,香港证券交易所“新兴和创新产业企业”上市制度改革生效,允许“同股异权”企业在港上市。 这是香港证券交易所宣布25年来最重大的上市改革,首次为该股的不同权利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敞开大门。

之后,许多新的经济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蜂拥而至香港,包括小米、美团、影像客、海底捞、中国铁塔等。 香港证券交易所曾经出现过8家企业,敲锣。

在最近英国发表的“2019世界上最有价值的10大交易所企业品牌”中,香港证券交易所实力压倒中微子,上升到仅次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确定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其中,香港发挥金融行业的领导作用,加强和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融资平台

张燕生指出广东港澳大湾区的下一步要通过合作,推进跨境人员流动、商品流动和资金流动。 资金流动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大大提高了香港和内地互联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内地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富裕了,有大量财富管理的诉求和资金融通的诉求,促进香港金融中心转型升级和广东港澳地区经济、金融事业的迅速发展是机遇。 ”张燕生说。

参考资料:

1 .华商攻略:香港证券交易所百年蜕变:不危机不活跃

2 .饭桶戴老板:百年香港金融大时代

3 .香港商报:红筹之父梁伯韬|改革开放40年的香港人物杂志

4 .巴伐利亚松等:《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快速发展报告( )》

5.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香港证券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6 .中国经济周刊:香港新征兵——香港回归20年经济快速发展纪实

(孙秋霞)

标题:财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靠的是什么?

地址:http://www.mnscw.cn/jrxw/885.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

月度热文榜

民生财经杂志介绍

民生财经杂志是领先的财经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新闻+数据”为两翼的业务平台全面覆盖中文媒体、英文媒体、高端金融数据等多层次的产品,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全天候国内外权威财经信息,包括宏观、海外、证券、产经、房产、金融、消费、科技、数码、宏观经济看点、微观市场走向、知名财经专家意见等行业权威及时的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