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高考故事|法大校长黄进忆高考:马列学法律,就报了法律专业
本篇文章3284字,读完约8分钟
黄进视觉中国资料图【人物名片】黄进,男,祖籍荆州松滋,出生于湖北利川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1978年至1982年在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8年在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至2009年在武汉大学工作,曾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200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 主持和参加了许多中外科研项目,出版了专业著作、主编或参编著作60余部,在中外刊物上发表了中英文论文,翻译为200多篇。 学术成果获得过普通高等学校优秀的教育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个人曾获得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等荣誉,2004年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几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从最初法律的无知到心系法治人才培养,他见证了我国法学教育从起步探索到体系的完全快速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进入了新的迅速发展阶段,动摇了他的心。 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黄进。 今年高考前夕,《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黄进,记录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通过了考试进入湖北财经学院,从此与法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故事。 讲述者:黄进人生轨迹改变了三个1975年高中毕业后去了乡下。 1977年10月,我得知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 那时我们赶紧准备高考,准备时间非常有限,我的印象是只有不到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而且必须边工作边报考。 那时也没有参考资料,但是查找一下大家都能找到的关于高考的资料,时间很紧。 就这样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 其实那个时候我对法律没有太深的认识。 读毛泽东选集和马克思传的时候,革命领袖列宁出身于法律,他发现他在喀山大学读法律。 马克思第一次大学毕业时也学习了法律。 他是波恩大学法律系的学生。 所以我对法律有点印象,但当时不太清楚什么是法律。 所以那时看到湖北财经学院有法律专业,我报了法律专业。 我认为重新开始高考会给我人生的轨迹带来三个变化。 一是从乡村知青变成大学生。 二是从偏远的山区来到白云黄鹤的大城市武汉。 第三个变化是最重要的,它把我从过去不确定的人生方向变成了立志成为职业的法律家。 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的法律,不仅让我的系统学习了法学知识理论,而且重要的是培养了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能力。 学习法律,从事法律工作期间,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1980年,当时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了四人的帮助。 第二件事是1982年我国发表了新宪法,即现行宪法。 当时刚等待改革开放,我们能制定这样的宪法是非常大的法治成果。 现在宪法实施了这么多年还不过时,依然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纲领性文件,证明当时的宪法制定得很好,令人印象深刻。 其三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标志着我国如何全面系统、全面地开展了依法治国。 我从1978年开始触犯法律以来,难忘的事件很多,这三件事最难忘,印象深刻,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 法治人才培养坚持五个信条,今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去中国政法大学视察,探望法高教师生。 这是我们中国政法大学65年的快速发展史上上次重要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目标。 如何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这也是我多年来找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 我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 第二个方面要加强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语言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 另一方面,必须仔细筛选,不能囫囵吞枣、照抄、简单移植枣,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而且,要继承我们中华法系、中华以前传承的法治文明中的一些优秀成果必须借鉴,不能妄自菲微,从数典中忘记祖先。 第三,我们要加强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的前校长梅莉齐说:“所谓大学者,不是说有大楼,而是说有大师。” 所以,我认为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有力量、人格有魅力、学术有实力、教育有活力、实践有能力的教师。 第四,加强实践教学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解决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打破社会与高校之间的障碍,把高质量的法治实践资源引进高校用于法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派遣理论水平非常高的法治实务专家到大学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建设 第五,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 以前我们的法学教育侧重于教师忽视育人。 因此,今后法学教育必须加强法学知识理论技能培养,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法学学生先培养人性,然后成为合格的法治人才。 我曾经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为了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推进健全人格教育,从德、学识、能力、智慧、身心五个方面培养人才,也可以说是“五位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观。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 我想我可以做六个结合 一是德才兼修,像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一样,含有厚德的理念。 二是教研交流,教育和研究要互相支持,特别是科研要向教育转变,向法治人才培养转变。 三是必须通过专家并行,也就是学校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 四是必须虚实结合,即理论和实际结合。 五、内外联动,即校内校外要联动,课内课外要联动,国内和海外也要联动。 六是教相长。 师生是良好的互动过程。 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老师在教育中也可以向学生学习。 另外,你也可以向学生学习。 法学教育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近几年,我国法学教育培养了数百万法治人才。 而且必须看到现在的法学教育依然面临着五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形势来看,我们现在处于巨大的变革或转型时期,社会诉求对我们的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量和质量诉求,我们必须大量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法治人才。 第二个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正在从一个大国向世界强国前进,国家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施“一带一路”战术。 这对我们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有世界视角、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精通国际规则,善于解决国际法律事务,并且培养有国家情感的法治人才。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不够 第三个挑战从我国法治迅速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法治建设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出发,已经重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对我们的法学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培养的法治人才应该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满足社会法治建设的诉求,特别重视满足中国这样的大国整体法治快速发展的诉求,我们的基层、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需要法治人才,我们需要这个 第四个挑战来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对我们的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我们如何利用现代新闻技术培养法治人才,我们的法治实务也需要理解法治、理解现代新闻技术、理解新闻管理的法治人才。 所以,我们也必须加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法学教育需要更新理念,创新迅速发展。 我认为法学教育是专业的职业教育。 比如,大学有中文专业、历史专业、哲学专业等。 这些专业没有社会应对的职业。 法学教育有社会应对的法律职业。 有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者、执法人员等。 所以,法学教育是专业的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精英教育。 我们培养的卓越法律人才总体上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具体操作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四型”人才,应对我们前面提到的挑战 对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子和今年高考进入我们校门的学子,我想发五句话的遣词造句。 志,辨识力,创新,勤奋,笃行。 ; (原题《原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七七级学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恢复高考使我志向成为职业法律人》)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高考故事|法大校长黄进忆高考:马列学法律,就报了法律专业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10819.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