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纪录片《出·路》:三个少年的成长史和社会“家庭相册”
本篇文章3058字,读完约8分钟
17岁辍学后,去欧洲各国旅行的北京少女袁耀寒,19岁经历了3次“高3”的咸宁复读生徐佳,12岁创立后能挣1000元工资目标的甘肃山区少女马百娟,人生轨迹不交叉的三位主人翁说:“出路 六年来他们长大了,各自寻找出路。 6月23日,作为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出品的纪录片《出路》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从6月30日开始,将通过“大象点映”平台在全国各地进行点映。 《出路》海报《出路》追踪拍摄了6年来自不同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3位主人公,记录了他们的梦想与现代中国现实的冲突,以及不同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从学校进入社会的成长故事。 一个影迷看完后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是把自己置身于外看镜头下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但根据观众的不同,每个主人公多少都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郑琼导演担任了多年的纪录片制作人,举办了多年的纪录片表演,40多岁的时候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当纪录片导演。 在整个电影中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利用镜头平稳真实地记录别人的生活轨迹 如果不能各自寻找自己的出口,想象别人的生活“出路”的文案,就容易联想到“阶层”这个现在动摇很多人焦虑神经的话。 但是,6年前拍摄的时候,这个话题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讨论。 郑琼导演拍摄之初也是从意外的机缘开始的。 《出路》的剧照,袁培寒2009年,《半边天》专栏导演袁培寒母亲和郑琼讲述了女儿的故事。 有这样的才能,相当自由的女孩,17岁从别人梦寐以求的美院附属退学了。 袁耀寒的母亲希望郑琼跟踪女儿,在母亲看来是“天才少女追求自由成长”的故事。 郑琼眼中的确实是身体可以面对的选择差异。 郑琼你有有趣的摄影素材,但不能单纯拍身体。 于是又找了两个人的拍摄对象。 开始调查后,回到郑琼复读的高中,找了几个孩子,最终透露了徐佳。 因为有过同样的经历,徐佳是郑琼对摄影有共鸣的对象。 另外甘肃马百娟向公益组织求助找到了 在拍摄的这6年里,来自北京的袁椋寒17岁辍学,3年后周游欧洲各国,考上了心电图艺术学校,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企业。 湖北省19岁的徐佳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学生,复读了三次,最终考上了一本二本,毕业两年后,决定和恋爱了四年的她结婚。 来自甘肃的马百娟,在野鹊沟小学上了二年级,条件艰苦,梦想着上北京大学,15岁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年龄和学历太低,经常碰壁,结果早早结婚,村里的“司空 马百娟的作文,一年三个无关的人在一个纪录片里相遇,六年来,他们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无法想象和理解别人的生活。 特别是马百娟,郑琼说她对别人的生活完全没有兴趣,甚至不能回答导演要提出的观念性问题。 “她只能陈述简单的事实 ”(郑琼也听了袁耀寒在电影中自己获得的所有看法,袁旭寒的回答是:“如果在我出生之前,我能上天,看哪个好,我能选择,那是机会。 我也不能选择 “阶层硬化的问题不多,但生活本身就是魔法。 例如,有些朋友在投票中工作。 一般一年挣几百万美元,马百娟一家到2008年一年的支出不到50美元。 她的梦想是去北京上大学,领一千美元的工资,给家里买口井。 ”郑琼说 即使电影的名字是《出路》,郑琼也不能预设拍摄对象的未来出口。 “我做了调查之后开始拍摄。 我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要拍这部纪录片,还要拍什么样的纪录片。 任何纪录片的拍摄都不是随便的行为,纪录片是有计划的艺术。 具体的事情其实无法计算,但无论如何都有生活的逻辑预想。 “她问我如何看待这些人生活的困境。 郑琼说:“我们既不是他们命运的创造者也不是上帝,我们可以有共鸣地理解他们,并且接受他们成长的过程。 看电影有没有力量是因为站在上帝的位置想要改变整个情况,其实导演应该很清楚。 我们需要一个导演,只是导演,好好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作品能打动观众,刺激观众。 《出路》的电视剧照片,马百娟老纪录片电影人拍处女作,所有新导演遇到的问题都是郑琼,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一个家族好像没有专辑”。 《出路》是48岁导演的处女作电影,作为《年长新人导演》,郑琼在决定导演时表示,对年龄没有困惑,唯一的困惑是制作真正的“电影制片人”。 虽然《出路》是郑琼第一部电影作品,但她已经在纪录片界很有名,作为光媒体的创始人之一,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发行纪录片的发行企业“零频道”,成为中国第一家得到官方合法认可的独立纪录片论坛idocs idocs以发布世界优秀纪录片为中心的国际纪录片交流平台为目标,其创立是偶然的。 2009年,郑琼计划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申请了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 idfa )为制作和宣传纪录片而发行的特别基金。 最后申请了宣传基金,但制作基金没有落下。 同年第一届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成功举行,另一方面,摄影计划被搁置。 然后过了几年节,郑琼突然觉得自己的心不在这些“周边”事件中,她感到强烈的创作欲望,“你骗不了自己。 你还可以在外面做很多案子,但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idocs于年废除,郑琼也关闭了自己的企业。 有人说她为了拍纪录片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郑琼否认说“停止企业不是因为这部纪录片”。 我自己制作纪录片发行了好几年了。 我很了解纪录片的现实。 我不打算毁了自己的生活完成所谓的艺术,用人生赌莫名其妙的东西,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给自己做道德丰碑对整个社会哭诉。 我完全不承认这两种方法。 但真正成为纪录片导演比她想象的要难。 郑琼只是想在2009年拍摄的最初记录三个不同阶层人物现在的故事,直接剪辑电影就行了,但拍摄后一直没有时间,回想起来已经三年了。 三年间电影里的人各不相同。 做纪录片的人看不到它。 所以,随访期又长了。 想起拍摄的经过,郑琼说:“所有初学者都面临的问题基本上是我面对的。 根据《出路》的剧照,徐佳零预算是拍摄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最初我试着申请了一点拍摄基金,结果也没有申请钱。 还是硬着头皮拍了。 拍摄的过程只能仔细计算。 在拍摄中,郑琼一共和六位摄影师合作,有些摄影师在前期调查和拍摄计划已经制定的前提下突然跳过了票,有些因为拍摄进度而错过了安排。 “要知道哪个能合作成功,就必须不断合作。 “到了拍摄后期,甘肃省少女马百娟的父亲突然变卦不拍,要求10万,信息表达调整不顺利,用“歪手”才弄平。 拍摄终于结束了。 另外,“冲突运”找到了20万美元的后期投资,在德国消费了30万美元完成了后期制作。 年与法国人签订了发行协议,但基本上是“大忽悠”,发现没有认真发行,结果郑琼还欠了2400欧,国内的发行许可申请也没有下降。 “当时的心情很崩溃,感觉电影消费这么倾注心血,但没这么看。 ”(郑琼抱着死也没关系的心情自己申请发行许可,电影就通过了,下一张单初审、龙标申请、技术审查、公开许可等流程进展顺利。 说到拍摄中的辛苦,郑琼还怦然心动。 “拍电影是不断审问自己,自己为什么要拍这个,这个必须清楚。 “郑琼有时感到不满,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不拍纪录片,自己不用那么辛苦。 无论是办纪录片节还是拍纪录片,郑琼都很正直,说:“我不知道其他方法。 你的话从心里流着。 即使说尖锐的话,我也用爱说话。 (郑琼认为纪录片的意义是让你心软,让你思考,你对世界的看法可能会改变。 “视野改变世界”是指“如果你的视野改变,你的世界就会改变而不是改变这个世界”。 “每个生命都需要被看到和听到,每个生命也值得看到和听到。 “这是郑琼导演对《出路》这部倾注了六年心血的作品的解释。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纪录片《出·路》:三个少年的成长史和社会“家庭相册”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3818.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