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财经杂志网”,我们向网民提供非常全面的股票,期货,黄金,外汇,个股等金融投资相关的资讯财经新闻,帮助新手股民学习掌握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了解更多丰富精彩的股票金融知识。

javascript:;
主页 > 财经新闻 >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0-12-19 09:06:01阅读: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吉林省梨树县历来是“守黑土不愁粮食”,耕地面积达4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常年维持在50亿斤以上,位于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

但是,高产的背后是黑底长时间的透明性。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形成极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厚度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200年到400年。 世界黑土区只有三片,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

根据《东北黑土地保护计划纲要(—2030年)》的监测,近60年来,东北黑土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了1/3,部分地区下降了1/2。 现在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平均厚度为30厘米左右,比开垦当初减少了约40厘米。

梨县为了保护黑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保湿、风蚀防止、有机质增加,据县农技宣传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秸秆堆积还田、轮作等做法是养地增产最经济的方法。

“这个技术很好。 问问大家要不要做? 还是犹豫不决! ”王贵满告诉记者,农民按理同意,但“说对了也没用”。 王贵满知道几十年形成的耕作习惯即使一点点改变也像革命一样。

“老百姓很慌,哪怕一点差错也要配合一年的收获。 》宣传秸秆全面免耕技术,王贵满不需要在农民面前“保证”。 虽然感到步行困难,但我相信“如果保护的话,黑色的土地会重生”。

从“二两油”到“破皮黄”

重用轻养“瘦”养活黑土地

车从梨县城开往西北,一马平川,行驶近40公里,到达林海镇。

33年前,程延河离开四树乡王家桥村,就职于林海镇农业技术宣传所。 “当时,肠子都后悔了。 林海的庄稼不生产粮食,很穷。 ”。

王家桥村位于梨树县城和林海町中间,以黑土肥沃而闻名。

当地流传着“梨树收了四大桥,全县都不饿”。 王家桥村是其中的“桥”之一。

林海镇是从黑地到沙地的过渡地带,黑地沙化的迹象曾经很明显。 “春天刮风,土粒子伤脸,刚发芽的种子要把风面团从垄里挖出来,只剩下几根与土相连。 ”程延河回忆说,到处都是“风剥地”。

“我们东北的春天多风,很有精神。 刮春风,十里沙。 严重的时候,春天几乎可以刮足厚厚的土,刮黑土不变成黄土平原吗? ”。 程延河一想到这个就着迷。

在与梨镇相邻的梨镇八里庙村,50岁的村民卢伟种了一辈子,但也有同样的担心。

“一两黑土两两油,插筷子就发芽。 在老一辈人眼里,我们村是宝地。 」卢伟还记得小时候在地里走的软绵绵的感觉,但是把手挖在地上就坑了,“抓土很舒服。 ”。

“老一辈人不会翻地露出黄土,但现在却把黄土翻得很深。 》卢伟说,有些地块在挖了10厘米以上的下面有黄土,土语被称为“破皮黄”。

根据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去年10月完成的调查报告,开垦初期,黑土层的厚度通常为60厘米到80厘米,深度达到100厘米。 现在,吉林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超过30厘米的占总面积的35%,20厘米到超过30厘米的占38%,不足20厘米的占27% (其中完全失去腐殖质层的占3% )。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近年来卢伟承包了土地,在很多地方见过。 “原来是2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稀疏地耕种这块土地。 现在,150多马力的拖拉机转弯完了,满是土,地面硬了。 ”。

八九月,玉米已经长棒了。 下雨后,卢伟下了一根玉米梗。 “根有脸盆那么大,地下20厘米深的地方是犁底,硬得扎不到根。 ”。

黑土变薄或变硬,变得更“贪婪”。

卢伟是黑土上长的“老玉米”,地力怎么样? 他心里最清楚。 “地的‘贪婪’其实地力不行,但粮食年年高产,必须通过化肥‘催促’。 ”。

“一年比一年多施肥,怕肥料减少减产,赚不到钱啊。 ”卢伟内心的忧虑还是达不到丰收的期待。

吉林省施肥状况经历了“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化肥为主-单施化肥”的发展历程。

“土壤内的矿物质和微生物被大量消耗,化肥残留,水土流失,这块黑土有生命力吗? ”王贵满说。

黑色土地之所以“黑色”,是因为被黑色的腐殖质复盖着。 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适合耕种。

吉林省监测数据显示,全省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8%下降到现在的2%。 现在黑土耕层的有机质平均每年以0.1%的速度下降。 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土壤板粘连,施肥保水能力下降。

“以前是农家的肥料,稻草被家畜消化,变成粪便再次回到田地里。 大量使用化肥后,稻草被烧了,既不用费事的农家肥料,黑土的营养就这样一点点地流失了。 ”。 王贵满说。

“黑色的土地这么不行吗? ”。 卢伟觉得必须跟着王贵满做点什么。 “黑土这个宝贝,不要落入我们这一代之手。 ”。

从旧习性到新技术

田里渐渐“黑”起来了

现在的东北平原,正值春耕季节。

“我家的秧苗少了。 ’听到有人在车前叫嚷,王贵满赶紧下车。

站在地上边,一看,旁边用老方法垄的田地又干净又整齐,苞米苗满是绿油,两三棵苗一起往外跑。 眼前用新技术整理的土地,乍一看稻草交错,玉米苗稀疏,还是“矮人头”。

“苗少,也不减产。 你能用我的工资保证吗? 我逃不掉,把话放在这里,大家作证。 ”王贵满让农民先吃“定心丸”。

“稻草全部复盖免耕,地温低一点,出苗晚一点,天再暖和一点就好了。 ”王贵满解释完之后说:“先坟情好吗? 你省了买种子和幼苗的钱吗? ”。

时隔半个月,王贵满特意去了农家的地头,说:“苗齐了,农民的心也平静下来了。 ”。

王贵满的底气来自高家村实验。 “实验计划在10年初取得了效果,现在远远超出了预想。 ”。

2007年,高家村在200多亩块地块中,成为秸秆全覆盖耕作技术的试验田,使用广窄行栽培模式,窄行上的2垄玉米通常以40厘米间隔栽培,广行通常在80厘米以上覆盖秸秆。 第二年80厘米的宽度是中央取40厘米种植玉米,去年的宽度变大堆了稻草。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梨树县农牧局局长盛天介绍说,稻草所有地表都被复盖,宽度狭窄,进行轮作,让稻草慢慢腐烂,春天的免耕播种机一次也不重复作业,不整理土地,不做垄,直接播种、施肥等所有工序都完成了。

在该试验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玉米秸秆的全面展望为核心,摸索建立比较成熟的耕作技术体系。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小组的监测,试验田的持水能力相当于使降水从40厘米增加到50厘米,使土壤流失减少80%左右。 全秸秆堆积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每平方米蚯蚓数量达到120条以上,是通常田埂作的6倍。

新技术的宣传,一开始并不顺利。

2007年秋,程延河带林海镇洼子村党支部书记崔宪臣去试验田,当时心烦意乱。 “我们那里风沙大,坟情不好,还是这样种比较好。 ”两个人必须找到王贵满学习技术。

“你想做吗? 麻烦的是,每天嘴巴都要起泡,要做,不要敷衍,不要打退堂鼓。 ”。

“是的! ”崔宪臣一点也不含糊。

“我们崔书记小学毕业了,种田就认识科学。 ”程延河也忙于补语。

一到春天,崔宪臣在村子里种了1000多亩土地,尝试稻草的全面耕作技术,在梨树县还是第一次。

那年秋天收获后,崔宪臣没想到村民被告进城了。

“当时播种机总是出问题,错过了农时。 ”崔宪臣说,结果600亩土地减产,村民们开始发出告状。

原来四轮板车引水种田,现在铺着稻草,有5毫米的降水就可以保持全苗。 本来一亩地要播七斤种子,现在不到三斤就够了,崔宪臣用力和大家算账,“种一亩地,节约的种子钱和田地工资就七十多。 ”。

嘴里真磨,崔宪臣才带领大家种下来。

十年过去了,从一个试验田开始,现在秸秆全覆盖耕作宣传示范面积达到30万亩,今年年底,梨树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50万亩。

为了全面推进黑土保护,年来梨树建设了近60万亩高标准农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全面展开,耕作层深松深耕等一系列新技术全面推广。

“黑土保护需要政策牵引、粮食农家牵引、科学技术支持。 ”王贵满有很深的感触。 为了推进黑地保护,梨树县吸引了从南到北的专家和科研机构进入当地。

现在,从中国农业大学梨实验站到村边的“科技小院”,来自各大学、科研机构的200名科研人员常年在梨树上进行科学研究。 自每年举办第一届“梨黑地论坛”以来,包括11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160名专家制作梨树,为保护黑地而招募。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近十年来,梨树农业部门以组织高产竞赛、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全县粮食农家广泛参加,成为黑地保护的忠实“粉丝”。

“因为苗带都被稻草复盖,所以地温低,有出苗的影响,稻草量多,播种也有影响。 ”年末的农民研讨会上,县粮食农家比较了稻草全面耕作的问题。

“这个暂时不能处理。 大家先回去想,到了春天就像办法了。 ”。 主持会议的王贵满说。

“老实说,有点问题,我们一时想不出来,但可以动员农民一起想办法。 ”王贵满说,农业生产有非常强的地域性,新技术的实施效果千差万别,要和农民商量着做,动员他们的创造性,要地产地处理问题。

“苗带可以用机器打扫。 ”第二年春天,四棵木乡农民杨青云发现王贵满提交了卷子。

“老板的手续费花了。 我首先花了6000元。 我买了零件焊接制作。 然后寻找15亩苞片地,反复实验,持续改善1周。 ”在三树村的家中,杨青云拿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展示了他的发明秸秆归航机。 看着可调节的圆形间隙钢板上,钻头的眼睛成串,焊接各一根。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现在杨青云的发明在梨树县很普及,秸秆归航机销往全省。

“农民积极参加,一年能处理一两个问题,十年后很辛苦。 ”王贵满说,这也是黑地保护的希望。

从调结构到循环促进

绿色农业变热

35岁的刘春野是梨树县刘家馆町春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多岁开始种田,现在经营着近3000亩田地。 杂粮杂豆,是他今年的所有栽培计划。

“我们这块地薄,苞米亩产1000斤,已经很多了,人均产量还不到1800斤。 ”玉米收购市场化后,产量和价格不占特点,刘春野改变了玉米的老路,开始了杂粮杂豆玉米的轮作。

“现在这块地的苞米亩产是1300斤。 ”刘春野在两年前的大豆地里种玉米,在黑豆地里种大豆,在玉米地里种黑豆。 三种回合来了,豆子赚钱,固定氮又肥田了。

农业技术改革,结构调整,梨树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迅速发展,黑土地防卫战全面响起。 仅去年,全县就减少了35万亩玉米,播种了近10万亩大豆,全县建立了5万亩耕地轮作试验示范区。

现在早种完,刘春野就获得了重要的收获。 “再过一个多月,绿色食品的标志就会下降。 ”经过3年的转型期,刘春野经营的土地通过了检查,达到了绿色标准。

“就黑豆的栽培而言,亩产300多斤,去年以3元1斤出售。 因为有绿色食品标志,所以可以轻轻松松地卖2元以上。 」拿起纸笔,刘春野开了账。

“今年县里也直接把有机肥料运到地面,所以几乎不需要自己花钱买肥料”刘春野的3000亩土地免费使用了有机肥料。

利用家畜养殖废弃物等,积累施用有机肥,是保护和提高黑土地地力的重要副本。 今年春耕,梨树县投资150万元,完成了3万亩有机肥的增收任务。

作为农业大县,“梨白猪”很有名,县内的年猪交易量达到了150万头。

丁德经营着四个种猪繁殖场,公司规模位居全县前列。 记者发现,在四树乡的现场,猪圈中设置的粪便干湿分离器、堆肥的粪便储藏场、粪便储藏池、氧化池等设备分布在井中。

丁德介绍说,粪便从猪圈出来,从管道进入混凝土池,经过干湿分离后,干粪进入粪便储存场,卖给县内的有机肥料工厂。 潮湿的东西进入氧化池发酵,春耕前秋天收获后,进入罐车放回田地里。

为了把屎液还给土地,丁德的公司通过承包、流动等方法经营耕地。 养殖和栽培无缝对接,盐碱地改造的1200亩稻田,去年水稻收入达100万元。

公司自行循环农业是梨养殖公司的首要模式。 丁德去了很多地方考察,想省去公司转移土地的麻烦和价格。 “不用说,我们节约了另一个生产粮食大县榆树,使用购买服务方法,家畜养殖公司或合作社在田地里实施秸秆和家畜粪便的堆积腐败。 ”去年榆树的宣传面积达到10万亩,中标公司完成一堆肥料后被送到地头田地,由农民自己喷洒。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现在梨树县的黑地保护也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建设了100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丁德这样的养殖户备受期待。

要把黑底“绿”,必然管理畜牧业造成的土壤污染。 “我们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采用量,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的重金属使用量。 重金属公司必须依法申请污染许可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查,实行清洁生产。 》盛天表示。

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随着黑土保护试验项目的建设,梨树绿色农业迅速发展走向“绿色+智慧”。 目前全县形成了黑土资源动态监测新闻网,专门监测黑土水土流失和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从分头到齐心协力

黑土保护任重道远

“当初土地比较荒芜,每亩生产1000斤粮食。 ”王贵满在高家村试验田调查发现,现在亩产1700斤,还不用20斤肥料。

一进试验田,就看到稻草像被子一样复盖在地上。 磨掉稻草,王贵满伸手抠在地上,抓住土,说:“看,没湿,黑吗? ”。 之后,他轻轻地抖掉手中的土,烂草屑混入了土中。

秸秆还田恢复了从田地中吸收的养分,增加了土壤腐殖质。

走到地头1米见方的土坑前,王贵满继续对记者说:“看,黑土层有50厘米厚,去年苞米的根扎到了近1米。”

十年的辛苦不一般,黑土又复活了。 克服了许多障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整合不再是问题,但黑土地保护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谈谈消化和利用稻草吧。 有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工作能力。

去年冬天,杨青云出来了,回家后,地里的稻草不见了,“担心着火,以前被火烧毁了,今年打包了。 ”。

“去年的稻草变白了。 』杨青云说:“打机见识很快就会跳起来。 因为打了就拿钱。”。 去年冬天雪很少,包装机可以继续作业,打包一亩稻草可以得到30元的补助金。

杨青云有点无力:农业部门提倡秸秆还田,农机部门鼓励秸秆还田发电,各家工作会怎么样?

现行的补助金政策也要精确发展。 吉林省土肥总局研究员李德忠参与了全省黑土保护的大小调查,深感农业补助金种类多,但用于养地的补助金少。

“农业生产综合补贴还是普惠制,为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设立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谷豆轮作、深耕深松等专家,将部分补贴资金用于保护和提高地力。 』李德忠建议。

“稻草堆耕作只有本地人做。 卢伟的合作社现在有3100多亩土地,都是农家带来进公司经营的。 他说,小农户只看到免耕省事的好处,把旧稻草从地里烧了以后,花了400多块钱,雇佣了合作社的免耕机器,轻松地种田。

依靠粮食农家和合作社,梨树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 但是,土地分散经营制约黑地保护的瓶颈还没有被彻底打破。

合作社达到现在的规模,卢伟依靠信用,说:“把地交给你,每年收益比自己好,所以拿地入职工作,什么时候吃亏,大家就不认识你了。 ”。

卢伟每年都在田里尝试保护耕地的“新花样”。 “如果有更多的土地,我们也可以种。 」在稻田里过了半辈子,卢伟对种地毫不羞耻。

“不宣传新技术,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 」梨树县的黑地保护效果超过预期,王贵满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3月30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公布,从7月1日开始实施,确定了黑土地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护措施、监督管理制度等。

“这为保护黑色土地提供了硬支持。 ”王贵满说:“下一步要建设机构,抓紧审查,用力,保护这块黑土地。”

标题:财讯:从老习性到新技术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地址:http://www.mnscw.cn/cjxw/811.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

民生财经杂志介绍

民生财经杂志是领先的财经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新闻+数据”为两翼的业务平台全面覆盖中文媒体、英文媒体、高端金融数据等多层次的产品,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全天候国内外权威财经信息,包括宏观、海外、证券、产经、房产、金融、消费、科技、数码、宏观经济看点、微观市场走向、知名财经专家意见等行业权威及时的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