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丰年踏歌: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本篇文章1731字,读完约4分钟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说到“踏歌”,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定是很受欢迎的“突然听到岸边的歌声”。
踏歌作为古人表达喜悦心情的独特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典型的艺术性。
汉代农民踩着脚步声踏着拍子,以快乐的节奏感谢自然的恩赐,纵唱耕种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是踏歌的起源。
到了唐代,这个以即兴娱乐为中心的集体活动盛行,到了宋代这个活动依然风靡一世。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八描写了这些勤奋的农民们唱歌劳动的场面。
《秋日田园杂兴》之八
范成大(南宋)
新建的泥土镜面平坦,家家户户都是霜冻。
笑声歌声中轻快地打雷,一夜连枷响得明明白白。
问题揭示了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秋天的田园。 这首诗是这首田园诗的第八首,描写了丰收的场面。
丰收的秋天,农家刚整理好院子的地板,像镜面一样平整。 家家户户在下霜的晴天打稻子。
大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欢声笑语,踩着拍子,纵情歌唱,院子里的声音像远处飘荡的雷声一样响。
上下飞的枷发出节奏的声音,大家在各自的工作中忙碌着,不知不觉做了一夜,枷也响了一夜。
对于诗中提到的枷锁,大家可能有点不知道。 在农业机械化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容易看到它的身影了。
枷锁由长柄和敲门杆组成,敲门杆是一组平排的木棒或竹棒。
员工上下挥动长柄,敲杠杆后以轴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通过拍打晒黑的植株,去掉果实的表皮。
整首诗洋溢着丰收时的喜悦,特别是第三句话是“笑声歌声中打雷”,采用夸张的方法,农户们的笑声、歌声和脚步声是轻雷,呼啸而过,衬托着农户的喜悦。
他们今年的收成好像很好,这一年的辛苦才没有白费。 诗人也受到农家的感染,从心底感到高兴的同时,用客观沉稳的笔触记录了这个场面。
范成大写的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轻松愉快。 就像固定在院子边上的照相机一样,显示出强烈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正确捕捉现场的声音和动作,给我画了超过一千百年的“农民踏歌图”。
范成大笔下的农家在院子里庆祝丰收,笑着,踩着歌声冲出院子。
南宋画家马远《踏歌图》的村民把欢庆的地方搬到山间,虽然只有六个人,但他们爽朗的笑声充满了天地之间。
▲《踏歌图》南宋马远
绢本着色192.5cm×11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本绢本上色的水墨画表面上是表现自然风景的山水画,但一放大就知道是描绘丰收季节的风俗画。
其中大半是高耸入云的山川、郁郁寡欢的古树、腰间的宫殿隐藏在树丛中,所以本来幻想的境界更增添了一些仙气。
下半部分描绘了崎岖的小路、肥沃的稻田、溪桥的流水、神格不同的村民。
在右下角的山路上,四个村民唱歌前进,在狭窄的桥旁排成一行。
过桥的白胡子老人转过身来,一只手拄着拐杖,抓住耳朵抚摸下巴,跳着脚排。
桥上的村民应该用双手鼓掌,用双脚踩着拍子,他后面的伙伴紧紧抓住他的腰带,怕他滑倒在水里。
最后的村民高兴地喝了几杯酒,步履蹒跚,但他还没有忘记背自己的酒葫芦。
他们的举止和年龄格格不入,看起来有点滑稽。
画家认为这四个大人不足以表现出纵情的快乐气氛,所以配置了两个转向左下角山路的孩子,他们惊讶地看着得意的长辈。
这两组人物互相衬托,互相呼应,把踏歌的乐趣气氛推向了高潮。
马远以他象征性的构图风格被称为“马一角”,这张“踏歌图”也体现了这种简洁精致的构图风格。
画家不像前人那样用全景式的构图来表现踏歌盛况的全貌,而是通过6个画角的代表性村民,将村里的快乐气氛浓缩到他们身上,达到了“小见大”的表现效果。
而且画家在左下角设置了厚厚的巨石,让画幅上的安静高雅的和谐过渡到下面的朴素乐趣,完全没有边界的雅俗两个形象,可以和谐统一成一幅画面,巨石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马远的朋友知道他的笔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被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这张《踏歌图》中,马远使用毛笔的侧锋平扫描表现出陡峭的山势和坚硬的石头质感,山石就像是巨大的斧头被切出来了,使用这支笔被称为“斧头割皱”。
他写的树枝向下斜拉,这完全是他的个体做的,也有“拉树枝的马远”的称号。
到了今天,踏歌活动可能在丰收时期消失了,但踏歌中最原始的乐趣感染了所有的工人。 正是这种乐趣鼓舞了每个工人勤奋耕耘,等待收获。
原标题:《丰年踏歌: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户户打稻霜晴》
阅读原文。
标题:财讯:丰年踏歌: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12131.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