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撰写的《希腊史》为何戛然而止?
本篇文章5563字,读完约14分钟
据编辑介绍,《希腊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克罗诺芬著作的编年史,最先记载了从公元前411年秋天到公元前362年夏天近半个世纪的希腊历史。 全文件草案反映了希腊世界从“秩序”到“无序”的形势发展、城邦制度危机的萌芽和初步快速发展。 《希腊史》是克罗诺芬篇幅最长、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他思想最成熟期的著作。 本文是中文翻译的序言 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中,像克罗诺斯芬一样经验丰富,知识广泛,从来不存在城邦经历了从盛到衰过程的“世纪老人”。 克罗诺芬希腊史记载了大约半个世纪的希腊史,从公元前411年秋天到362年夏天。 他记载的复印件中包含了正确年代最晚的史实,是泰瑟利的特西丰。 他的统治始于公元前358/前357年,结束于公元前354/前353年。 近代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确认,克罗诺芬笔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集》明显早于《希腊史》的其他部分,其他章节的写作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世纪50年代,其间一点一点地进行了修订。 因此,《希腊史》应该是克罗诺斯芬思想最成熟期的著作。 “希腊史”也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千百年来,学者们理解这个时代希腊城邦社会迅速发展的第一特征,但千差万别。 从国内学界以前就流传着强调希腊城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奴隶数量激增、贫富分化加剧、阶级斗争加剧等观点。 其实,这些看法有点简单化,不一定符合历史的实际。 克罗诺芬生活的时代特征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 第一,希腊世界格局经历了从“秩序”到“无序”的迅速发展过程,一个“霸主”从盛到衰。 希腊诸州中,资历最深的霸主确实相当于数拉栖代梦(斯巴达)。 斯巴达人在拉哥尼亚定居后,不断等待向外部扩张,国土面积和人力资源形成了屈指可数的“超级大国”。 从公元前7世纪末开始,拉栖代梦人不仅成为了南希腊不可争辩的霸主,还依赖其强大的常备军,频繁地参与希腊其他城邦的内外事务,成为了希腊秩序的维持者。 希罗多德说,他们曾两次派军队去雅典结束皮西特拉图家族在雅典的僭越统治。 修前底德认为推翻了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大多数城邦的僭越政治。 波斯战争给希腊城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希腊城邦世界的古老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 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雅典海上霸国的崛起。 雅典人在陆地上很难动摇斯巴达人的霸主地位,但不失时机地扯上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海军,跃居希腊乃至东地中海地区的第一海上强国。 他们利用旧臣属于波斯帝国的希腊城邦加紧摆脱波斯人的束缚,因此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沿岸各国首先成为其领导下的“蒂罗同盟”( delianleague )成员国,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徐 直到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世界并列着斯巴达和雅典两强,前者陆地雄伟,后者海上称霸。 两强互不支持,经过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几乎维持了平均势头,共同维持了希腊世界的“秩序”状态。 但是,随着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和加剧,战争的势头不可避免。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双方的人力、财力和国力不断被消耗。 到了战争后期,斯巴达和雅典都战败时,波斯势力有机会介入,对希腊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波斯人对斯巴达人的支持可以说对最终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拉栖代梦人赢得这场战争后的10年间(公元前404~394年)实现了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暂时“统一”,也有被称为“斯巴达帝国”的学者。 但是,据观察,本来就很弱的国家机构并不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加强的,反而不用力,很难控制急剧扩大的领土。 胜者本应该变得更强,拉栖代梦为什么反而衰败了? 这几个不能使古典作家们信服 随着科林蒂安·沃尔(公元前394 ~前387年)的结束,这位外强骨干的所谓“帝国”,在受到巨大打击后很快就崩溃了。 于是,希腊再次处于“无序”状态,被波斯人拘留。 公元前387年,波斯国王颁布的《大王和平诏书》表明,希腊各国维持现在的秩序,斯巴达屏住呼吸的霸权地位,只不过是波斯国王的诏书。 公元前378/前377年成立的第二雅典海上同盟,曾经恢复了爱琴海的海上秩序,但从传世合同来看,该同盟也以不违背国王的敕令为前提,证明雅典势力前所未有。 “同盟战争”后,同盟也出名了。 斯巴达和雅典的双雄相继衰退之际,底比斯人一度崛起(公元前371—前362年),在名将伊比米农达斯( epaminondas )的统率下,多次进攻伯罗奔尼撒,多次重建斯巴达人及其盟友。 但是,随着伊巴米达的阵亡,霸权也结束了。 色诺芬目睹希腊世界霸主兴衰,看到“强者”老化或死亡,看到希腊世界一次从“秩序”变成“无序”,终于不要让希腊世界的未来迷惑,或者他一 公元前362年曼迪尼亚战役后,蜡烛残年的克罗诺芬可能完全绝望了。 “战争带来的结果和人们事先预想的正好相反……战后的希腊比战前更加混乱,无序。 “第二,希腊城邦经历了数百年的快速发展,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城邦危机开始出现,同时初步发酵开始。 公元前4世纪前期,危机普遍深化,根据城邦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城邦的通常意思是拥有足够数量的市民群体来维持自给生活”。 其社会经济基础是小私有者(小农和小手工业者)的小土地全部制 克罗诺芬作为城邦上层集团的一员,生活在城邦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对历史事实的取舍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希腊城邦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迅速发展到顶峰,危机萌芽。 其最重要的表现是,民权、士兵、土地所有权三位一体的城邦社会结构发生了雅典“军事移民”常态化等市民个体与公民集团(城邦)、民权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微妙变化。 城邦危机的本质是像城邦这样的早期国家形态,不能适应已经变化的经济社会基础,要么快要么慢,被规模更大、统治机构更多、复杂强大的国家组织取代。 城邦危机的深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过内部的迅速发展,逐步突破城邦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国家机构发展加强。 另一个是外表上维持着城邦的基本结构,但逐渐失去活力(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被其他更强大的国家组织征服或取代。 就个人和公民集体的关系而言,随着私有制的迅速发展(私有生产规模的扩大、私有化程度的深化、个人权力的增加等),个人和集体的矛盾日益明显,有些当权者把个人利益、党派利益提高到高于公民集体和国家利益,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坛的风云人物,如阿基米德( alcibiades )、克里亚斯( critias )、塞拉马涅斯( theramenes )等,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兵制度,是公民集团,也是士兵共同体。 军队战争,保家卫国本来是不允许公民义词的职责。 但是,随着战争的频率、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城邦军队(如公元前5世纪末的雅典海军)中的外国人比例不断提高,雇佣兵制度正在悄然迅速发展。 这样,城邦财力的强弱对军事力量的决定性影响越来越明显。 这也是波斯人从前5世纪末开始能操纵希腊城邦外交半个多世纪的最重要理由。 到了前4世纪,深受财政紧张困扰的雅典城邦很少大规模聘用雇佣兵,公民兵依然担任军队的主力,但公民参战的积极性取决于国家和雇主的财力状况,这实际上是公民兵的雇佣兵化。 斯巴达的城邦危机是另一种类型 在古代世界历史上,战争是邦交的重要方法 战争、海盗、贸易密切结合,是世界各区域之间联系密切的第一推动力之一。 纵观希腊历史,陆地和海上征兵不仅扩大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大大扩展了希腊人的视野。 从公元前5世纪左右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同时跳出城邦的臼,从超越城邦的角度注意城邦的兴衰。 这是“希腊”作为民族、文化、地理概念形成的历史基础。 当然,历史上“希腊”概念本身的内涵也在动态发展。 克罗诺芬对希腊城邦社会的考察和论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突出的贡献。 第三,从希腊社会精英的心路历程来看,克罗诺芬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 与古典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相比,克罗诺芬的观点有独特之处。 作为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雅典贵族,他经历了雅典平民滥用权力,误害了国家人民。 他深爱祖国,渴望她的国富兵强,无论走到哪里,这种情结一直根深蒂固在他心里。 他之后可以把两个大人的儿子送回祖国证明效力。 都市国家危机时代的思想家们往往有共同的特征,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想开发各种拯救危机的“万能药”。 克罗诺芬没有像柏拉图那样以其严密而复杂的哲学思想体系构建心中的“理想国”,但他也做了自己的尝试,在“斯巴达政制”的最后敞开了心扉。 色诺芬“理想国”的第一优势是具体化、碎片化。 柏拉图曾经设计了培养“哲学王”的系统项目,克罗诺芬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描写表达了胸中的推测,虚构的居鲁士大王向网民展示了各种“优秀的品质”。 他认为如果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伟人,就没有必要担心希腊的世界秩序会大乱。 有必要担心为什么希腊的世界支离破碎难以统一吗? 另外,他对理想“宪法”的构想通过对莱克尔斯( lycurgus )立法的赞美得以阐明。 他的观点是,如果斯巴达人继续遵守古代圣贤的立法,为什么会这么失败? 如理想生活的描述,他不像柏拉图那样设想公民的理想生活图,而是通过酒会、狩猎、耕耘等具体事务的讨论,相当表现了其理想生活愿景的追求。 只是,网民们为了隐约地展示“理想国”的整体构想,有必要将其记述的各种“景观”联系起来。 只需将“家政论”和“雅典收入”的相关记述结合起来,就能清楚地看到作者的经济主张。 只有把克罗诺芬对《希腊史》中许多英雄人物的评论和对雅典民主的批评、对居鲁士大王和阿格修斯的赞扬结合起来,才能大致揭示他的基本政治倾向。 克罗诺芬是奴隶制时代的思想家,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 奴隶制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首先是通过强者征服、奴隶制和剥削来实现的。 因此,这个时代的人们崇拜英雄和强者,希望自己的祖国用武力征服他国,实现和平有序的生活。 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雅典两强并存期,希腊城邦总体平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元前5世纪末以后,雅典的对外扩张经常受到挫折。 雅典是公元前378年组织的第二雅典海上同盟,直到公元前355年的“同盟战争”结束才闻名。 作为雅典人,克罗诺芬退却反省:如果雅典平民不剥削盟友,就不能实现富裕和强大吗? 在此基础上,他在“雅典收入”中提出了改善雅典财政状况、增加雅典收入的各种理想化之路。 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人到雅典居住和经营,给予外来者很多特权等 克罗诺芬的作品称赞斯巴达,表明了贬低底比斯的方向。 这是理解克罗诺芬《希腊史》后五卷复印件的关键。 但是,如果由此判断克洛诺芬不爱祖国的话,似乎有点简单化了。 城邦危机的重要表现是人们的爱国感情和集体意识日益淡薄,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荣誉、诚实和友谊。 雇佣兵制度从公元前5世纪末开始流行,雇佣兵行为最明显的特征是,简单地说“给钱就打仗,有奶就当母亲”。 既然强者代表公理,难怪库诺芬在政治上崇敬波斯人及其先王居鲁士大帝,称赞斯巴达以前的立法者来到库古斯和现在的国王阿格修斯。 因为在他的视野中,波斯是近200年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者,是当时希腊世界以前传达秩序的维护者。 活生生的事实之一是,他被赠送的土地正是拉栖代梦人对外扩张的直接结果。 关于他对底比斯的看法,有些研究者指出,与其说是克罗诺芬个体的偏见,不如说是那个时代希腊人共同的偏见。 斯巴达,雅典,底比斯有着以全希腊为荣的野心,但在希腊人心中,底比斯人是僭越的,斯巴达人一定是相当正当的。 在希腊诸州,关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长期生活在斯巴达、雅典之下,陆军比斯巴达弱,海军不如雅典,属于“二流”强国。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与波斯交恶后,人们别忘了他们的历史污点。 波斯西征希腊的时候,底比斯人死了,向波斯人避难。 更严重的是,底比斯的崛起导致希腊人长期与默认的陆(斯巴达)海(雅典)对峙,打破势力制衡以前的传统结构,这似乎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僭越。 克罗诺芬以这样的时代为背景写了《希腊史》。 作者没有明确创作的动机,但几乎没有人怀疑《希腊史》的前两卷是修前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未完成的延续。 大体上也是最先完成的部分。 这两卷记述了公元前411年至前403年交战双方的主要军事外交活动,特别是与波斯的外交关系,一直持续到雅典战败投降结束。 这个副本相对独立,主要战争发生在爱奥尼亚地区及其附近的岛上,历史被称为“爱奥尼亚战争”。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希腊史》的文章不是一口气写的,而是分三次写的,中间有相当大的间隔:第一部分( i.1.1—ii.3.10 ),文案从公元前411年秋天开始佩罗波尼战争结束是修前底德 第二部分( ii.3.11—v.1.36 )是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到《大王和平诏书》,写于公元前385年至前380年之间。 第三部分(从v.1.37开始全书结束)是从《大王和平敕令》到曼迪尼亚的战斗,大约在362~354年之间写的。 全书的要点是记载希腊霸主拉栖代梦人兴衰的经过 克罗诺芬在全书的最后评论说,战争的结果与人们事先预想的相反。 希腊全境的军民聚集在一起,站在两个敌对的战线上相互决战。 没有一个身体像这样出乎意料。 战斗爆发后胜者成为统治者,失败者成为臣民。 ……双方都主张本方获胜,但两个局势都没有好转,与战前相比,双方的布局、城市、影响大也没有增加。 战后的希腊比战前更混乱和无序。 我也就此放下了笔 之后的事情,其他作家可能会关注 色诺芬和许多世代的希腊人一样,预计曼迪尼亚之战是全希腊的“统一战”,但也许最终还是令人失望。 这是作者把这部《希腊史》写到公元前362年结束的最重要的理由。 著者: [古希腊]色诺芬译者:徐松岩出版时间:.4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标题:财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撰写的《希腊史》为何戛然而止?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9821.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财讯:古希腊人的爱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