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财经杂志网”,我们向网民提供非常全面的股票,期货,黄金,外汇,个股等金融投资相关的资讯财经新闻,帮助新手股民学习掌握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了解更多丰富精彩的股票金融知识。

主页 > 商业信息 > 财讯:扶桑谈|中日关系正在“节骨眼”:美国因素非常重要但并非唯一

财讯:扶桑谈|中日关系正在“节骨眼”:美国因素非常重要但并非唯一

来源:民生财经杂志作者:金家骏更新时间:2021-01-21 08:15:01阅读:

本篇文章3220字,读完约8分钟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明年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为契机,最近,中日两国领导层表示了推进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 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5月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提交安倍的亲信后,7月21日在华盛顿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举行了会谈。 中日关系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迹象。 那么,未来的中日关系能沿着这个势头,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迅速发展吗? 就像人一生的成长、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样,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 例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等。 在四十多年的风雨中,中日关系经过了许多杂波和严峻的考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但是,遗憾的是,中日关系不仅与孔子云的“不迷茫”相距甚远,而且经常偏离正常的快速发展轨道。 究其根源,这是日本在关系到历史、台湾地区等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上,经常不遵守规则,轻率地工作的结果。 回顾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抚摩今昔,借鉴历史,大大有助于预测未来的迅速发展。 中日建交:中国的再三、“越顶外交”的冲击论和战后的中日关系史,在1972年无疑是重要的历史分水岭。 本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该是中日关系翻开新篇章的历史节点,但日本受到美国的压力与台湾地区当局建立了官方往来,因此错过了历史机会。 除此之外,日本要求在美国允许的范围内,在没有邦交的情况下推进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关系。 为此,日本提出了“官民分离、民间贸易”的“政经分离”的主张。 对此,中国大体上多次提出角度,认为“日本在政治上敌视中国,但在经济上必须做生意是不合乎逻辑的”。 但另一方面,中国认识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不能一蹴而就,对比提出了以“民间先行、民促官”为特征的“政经不分离”方针。 在此背景下,中日双方从1952年到1958年在民间贸易协定(前两次称为“协定”,后两次称为“协定”)上签署了四次。 但是,中日之间的分歧是根本,就像日方重复民间贸易的民间属性一样,中方希望民间贸易最终在官方往来中上升。 因为,如果1958年3月5日签署的《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同意向双方相互设置的事务机构举起国旗,岸信介内阁认为这突破了日方的底线,坚决反对,无法执行协定。 此外,同年5月2日,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意味着两名日本男性闯入长崎的中国邮票·邮票·剪纸展览会会场,将会场五星红旗撕碎),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暂时中断。 之后,中方一方面强调“日本不执行新中国敌视政策”、“不参加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不妨碍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政治三大体”,另一方面为了重启交流窗口提出了“政府协定”、“政府协定”。 日本在池田勇人继承首相后,调整岸信介的对华政策,最终双方于1962年达成“采取渐进和积累的方法,实现包括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在内的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口头协议,签订具有半政府性质的“lt贸易” 1964年5月,有意就任首相的佐藤荣作对中方主张,如果他组织内阁,将尽最大努力改善日中关系,政经无法分离。 但是,该年末他上台,主张按照亲哥哥岸信介的“政经分离”政策,与中国大陆只维持通常的民间交流。 对此,中方表示不会在“lt贸易”失效的1968年继续长时间贸易协定,只签署年度协议的一部分事项,要求日方承认“政治三大体”和“政经不分离”大体上是中日关系必须遵守的大体 这样,在中方的再三推动下,中日民间交流经过20多年的起伏迅速发展,使“政经分离”接近“民间先行、民促官”的方向,加上尼克松“越顶外交”的外部冲击,终于使中日邦交在1972年恢复正常化。 安倍的转变:从“破冰”到“亚太再平衡”的邦交正常化到冷战结束,根据中美双方共同防卫苏的大战术部署,中日大局推进双边关系迅速发展的政治意愿和合作热情高涨,两国关系总体稳定“蜜月”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美共同防卫苏大战术结构的存在消失,受到日本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逐渐崛起,加之老一代政治家逐渐淡化政界,两国关系的政治相 进入21世纪后,小泉纯一郎在日本首相的位置上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双方很难达成战术上的谅解。 而且,在历史教科书、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油田开发和李登辉访日等诸多问题相继出现时,双方缺乏更能迅速缓和矛盾的信息表达途径,进一步加深了隔阂。 安倍首次执政时,不仅实现了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双方还就构筑“中日战术互利关系”和成立中日共同史研究委员会等重要问题达成了协议。 但是年末,他再次执政时,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重建了日本国内的政治,实现了“正常国家化”。 另一方面,美国宣布与中国“亚太再平衡”战术时,面对东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安全美国”、“经济中国”的二元分离现象,日本也积极参加。 具体而言,安倍意图以加强日美同盟为战术支点,加强日美军事合作,“遏制”中国。 此外,他积极带领印、澳、越等周边国家依靠战术,意在恢复“价值观外交”的旗帜,形成东南两翼共同对抗中国的姿态,加强对中国的外交压力。 另外,日本在历史、台湾地区等问题上继续挑战中国的底线。 可以说这里是最近中日关系绊倒,僵局持续的核心。 除了美国因素外,显然应该提高对日战术的部署能力,在战后中日关系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美国因素可以说是决定日本对华政策的最大外部动因。 另一方面,受制于日美同盟的框架,“美日从”的框架必然会导致“美规日伴”的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现实考虑和价值观理念的不同,中国越强,日本就越实践远交近攻的大体,继续加强日美同盟。 基于此,在日美不对称的同盟结构中,日本需要坚定地跟随美国,达到美抗的目的,同时担心1971年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历史会重演。 因此,中美关系的任何变动总是触及日本的敏感神经,促使及时调整。 不说远了,到今年5月为止,日本对亚洲投票和“一带一路”提案漠不关心,但以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为契机,日本的态度开始改变,安倍在“一带一路”的框架内协助习近平主席 当然,中美元首海湖庄园的会晤取得了重大成果,中美积极推进良性交流可以说与日本态度的转变密切相关。 从这个逻辑来看,如果中美关系顺利的话,中日关系自然会好转,至少哪里都不错。 但是,习近平主席说:“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一个理由恶化中美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关系在客观层面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做好一些矛盾在一定期间内激化的思想准备 那么,如果中美关系矛盾加剧,中国会不努力推进中日关系的迅速发展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中国希望搞好中美关系。 这既符合两国的切身利益也符合世界的迫切期待,不是为了中日关系搞好中美关系。 其次,美国的因素非常重要,毕竟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而是外部动因。 最后,在外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要重视在内部基础层面工作的重要性。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双方可以在文化、教育、媒体、地方、青少年等行业开展广泛的交流,巩固两国关系社会和民意的基础”。 等到基础巩固,国际大环境转换后,两国关系的改善可以得到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水到渠的效果。 回顾历史,中日关系多而复杂敏感,历史、台湾地区等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快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面对日本不断挑战上述问题的中国基础,中国严格遵守角度,划定红线,让日方认识到维持政治基础是中日关系健康迅速发展的前提,切实遵循中日之间的四项政治文件和四点大体共识,两国关系的政治 另一方面,中国实施“双手对双手”战略,实现战术定力和政策弹性互补,战术上实现准和平、友好、合作大方向,行动扎实努力,推进务实合作,加强经贸往来,中国对日战术部署 (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h ]

标题:财讯:扶桑谈|中日关系正在“节骨眼”:美国因素非常重要但并非唯一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11905.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

月度热文榜

民生财经杂志介绍

民生财经杂志是领先的财经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新闻+数据”为两翼的业务平台全面覆盖中文媒体、英文媒体、高端金融数据等多层次的产品,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全天候国内外权威财经信息,包括宏观、海外、证券、产经、房产、金融、消费、科技、数码、宏观经济看点、微观市场走向、知名财经专家意见等行业权威及时的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