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法制日报评女子报假警获刑:法治不容个体好处至上任性
本篇文章979字,读完约2分钟
法制日报4月30日、4月29日上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对“乐清失联男孩”的母亲陈某编造虚假新闻、涉嫌故意传达的事件公开庭,法庭编造虚假新闻罪,故意传达,一审宣判陈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 这曾经是震惊全国的事件,一个男孩的失踪动摇着无数善良的心。 因此,当地警察竭尽全力寻找失踪的孩子,出动600多名警察力量,动员搜索救援艇和搜狗,许多公益组织也竭尽全力投入,在新浪微博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但意外的是,孩子失踪是母亲编造的谎言。 说这么大谎,只不过是琐碎的家庭纠纷。 由于家庭纠纷,孩子的母亲把孩子藏起来了。 由于家庭纠纷,孩子的母亲向公安机关通报了假警察。 报警这一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其性质由结果决定。 可以在不导致结果的情况下批判教育,结果不严重,在治安管理处罚的范围内。 结果很严重,就像乐清这个事件一样,浪费大量的警力和公共资源,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一时的感情失控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损失,自己也被送进了监狱,不得不说孩子的母亲真的很任性! 任性完全无视其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任性甚至可以凌驾于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秩序之上。 无论来自无知还是勇敢,这种行为都是法治社会所不允许的 其实,这种任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形式。 比如高铁霸座,你怎么劝也起不来。 比如拒绝安检,大吵大闹地铁站。 比如不听从警察的指挥,打人。 而且,因为小事切断了高空工作人员的安全绳子,几乎酿成了人的生命。 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最高的任性,本质上是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国家法律的挑战。 这种只有我尊敬的坏社会精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政法实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制度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形成自尊心自信、理性和平、亲善友爱的社会心理。 这要让我们深入审视目前社会心理学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把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学作为法治社会建设和基础社会管理的重要副本。 建设良好的社会精神是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和合作。 乐清人民法院对向假警察通报的陈某判处一年零三个月的实体刑,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好例子,是不关心结果,警告任性者,对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来有题为“假警报刑,法治不能任性”的删改)(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法制日报评女子报假警获刑:法治不容个体好处至上任性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12692.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