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财经杂志网”,我们向网民提供非常全面的股票,期货,黄金,外汇,个股等金融投资相关的资讯财经新闻,帮助新手股民学习掌握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了解更多丰富精彩的股票金融知识。

javascript:;
主页 > 商业信息 > 财讯:讲座︱王学斌:“三不朽”的绝境——曾国藩的庚午年

财讯:讲座︱王学斌:“三不朽”的绝境——曾国藩的庚午年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0-12-24 03:09:01阅读:

整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王学斌的复旦大学史系讲座“‘三不朽’的窘境:曾国藩的庚午年( 1870 )”。 讲座是复旦大学中国近代史青年学者读书班系列的活动,澎湃信息获准发表,复印件经发表人审定。 讲座现场1、从话题的边缘,可能大家都知道几年前相继出现了关于晚清史的作品。 特别是“业馀选手”的“业馀作品”的影响很大。 这种写法往往不符合史实 其次很多专家写的作品也有问题。 是研究模式的极限。 恐怕整理一下,过去的研究有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民族主义史观等几大框架和范式。 但是,如果用研究框架分解人物,人物的边界往往很清楚。 但是,人物实际上很模糊,很难按照某种模式和道路评价。 因此,也有在这种研究范式下的人物研究和有点欠缺的情况 从1860年到1870年的10年是我们所谓的洋务末期和自强中兴的10年,在这个时间出现了很多重要人物。 其中,有曾国藩这种体态的勾结。 所以这次讲座的主题是用一个身体窥见一个时代,“人看事物,事知势”。 那么“三不朽”是什么呢? 《左传》中有“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很久没废了,这是不朽的” 这其实是我们古代人对伟大人物品行的评价,也是评价人物的最高标准。 占这三个中的一个已经不容易了,如果三个都占了,那就可以说是一代的完人了。 在古代以前流传的社会中,“三不朽”也许可以相对达成。 因为当时有制度上的特征,个人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提高一点业绩和功绩。 但是在1840年中西接触后,面对强烈的西方攻击,以前传入中国的制度特征不断衰减,此时“三不朽”比较难以实现,有几成的愿望。 所以到了晚年,曾国藩的“三不朽”虽然能镇压太平天国,但无法应对西方的挑战了。 二、曾国藩所在的时代曾国藩所在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分解。 一是大势,二是治道,三是治术 大势所趋,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向东转移。 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向其他国家出口资本,开拓市场。 这些资本的背后是国家,国家有战争武器,所以为什么后来会和中国发生战争呢? 因为中国当时没有通商 之后,发生了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等问题。 治道是意识形态行业存在的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主张,是以财富、中体西用、立宪维新乃至民主共和国和儒家思想为主以前就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游戏过程。 曾国藩处于这个游戏的最初阶段,与朝堂上的所谓新旧人物发生了矛盾。 治术其实是制度变革问题 在这里,引用了美国学者希达·斯科切沃的《国家和社会革命》一书的观点。 “革命是被包装而不是化妆的。 革命不是从革命先驱队伍的主观努力开始的,而是在特定的结构状况下发生的。 “他认为整个王国或国家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异导致国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制度有问题。 这个观点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看起来只在制度层面上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回到1860年,当时咸丰死了,朝廷内出现了权力的真空,一些势力游戏引起了辛酉政变,之后朝廷看起来很坚定,但有很多权力的风险。 为了保证这次讲座论证的严密性,我要证明1860年到1870年之间的风险。 这时皇帝年幼,在两宫皇太后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为恭亲王和执政王大臣,两宫和亲王之间存在权力分歧,产生了“幼帝双后一亲王”的结构,原来属于国王的皇权受两种力量支配,显然这种结构不稳定 (二)改革不需要的顶层设计 从1860年发起洋务运动的计划到1895年缔结《马关条约》,这35年间,清政府一直没有制定明确的顶层设计。 这个改革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投入不能说不少,但改革的目标和蓝图来自1860年奕的曲折,即“统计全局裁量章程六条展示建议执行折”。 改革是摸石头过河,最终目的是过河而不是摸石头。 所以我认为改革有问题,缺乏必要的顶级设计。 (三)强调在平反中形成“知事洋务体制”与中央地矛盾。 当时,清政府为迅速平定太平天国赋予了地方很多权力。 平定结束后,想夺回这些权力并不那么容易。 因此,湘淮军在晚清崛起带来的地方权力结构的一些变化与太平天国有明显的关系。 其次洋务运动开展的最好地方也是两江、福建浙江、湖广地区,这些地方由知事先行,与中央关系不大,所以最后中央地矛盾越来越明显,军阀化出现了。 (四)意识形态行业长期“左右互相战斗”,出现了“新旧”、“南北”之争。 在改革与西方的相关问题上,新旧势力一直存在很多争论。 然后朝堂上开始出现南北清流、党派,新势力总是弱势。 所以当时的很多改革都是曲折辗转,偷偷摸摸地实行的。 以上是曾国藩的大势所趋 三、庚午“三关”曾国藩在此势头下面对“三关”,绥靖、补位、善后。 (一)绥靖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位置呆了不到四年,他在这里的统治环境比较舒适,而且业绩优秀。 但是中央一个身体在同一个地方做得太久,好处容易固化,不希望带来很多问题。 因此,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后,经过几次努力,曾国藩被从两江提拔为直隶。 这是很多清代高官梦想的地方,靠近中央,位居八大总督之首。 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两宫皇太后被曾国藩传唤,“从尔到直隶做什么比较急? ”。 “臣服从命令,优先练兵,然后整顿人事”。 这次直隶执行表明,清廷希望明确精兵、御外防卫内、人事管理,减轻民众的痛苦。 曾国藩到达后,发现很难管理。 当时,该地相继遭受干旱和洪水灾害,不适合培育作物。 除了天灾,还有人祸。 曾国藩说直隶limin治非常差,不能训练士兵。 另外,改革的制约很多,没能突破框架。 所以在年末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中,他说“自强之策应以东南为主”。 “他表示对此时手头政务没有办法。 更遗憾的是,1870年发生了天津教案,6月初,居民在河东义地墓地发现了许多幼儿尸体。 天津人开始向教会征求意见。 既然天津所有的房子都有孩子,天主教会对外关闭,所以身边的好处与新闻的不对称重叠,传出了谣言。 最典型的版本是天主教割眼做丹药。 当时负责天津地区的官员是三口通商大使的崇厚。 他是改革的先驱,1858年开始崭露头角,解决了很多对外事务。 但是崇厚平息不了谣言,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天津教案发生了。 那么,同样面对突发事件,法国和中国的解决办法怎么样了呢? 让我们先看看法国 同治9年( 1870)6月21日,天津英国驻华领事馆的助理在远离大西洋的伦敦拍了紧急信函。 这封信6月27日到达上海,一周后寄到香港,立即寄到远东海底电报终点戴高乐角。 7月23日,电报在戴高乐角拍摄,两天后,终于到达伦敦。 文案是一句话。 “法国领事馆、仁慈堂、法国大会堂都在焚烧中。 法国领事、所有修女和其他几个法国人都被杀了! “一瞬间,整个欧洲沸腾了。 而且现在,普法战争爆发已经一周了。 反观当时的清政府 这时崇氏正在给总理雅门写报告,说明事件的经过,证明自己不自然的地方,作为钦差解决外交,军权在直隶总督手中。 政权在道台、知府和奉行处。 因为认为“没有管理通商事务的责任,没有维持治安的责任”,所以必须委托直隶一手曾国藩。 针对自己心腹的请求,恭王心领神会23日下令“曾国藩萧前去天津调查事件”。 28日朝廷又折回,命令法国钦差大臣崇敬厚道。 这意味着教案的重任曾经落在一个人的肩上。 我听说过这个,第一反应是“焦虑不已”,我推测这是“恐怕无法测量”。 曾国藩到达天津后,21日提交了报告事件的报告书。 其中,5个天津士民经常解体愤怒的原因。 教会整天没关门,不能偷看。 那个可疑的人是一个。 中国人民去仁慈堂治病,不能永远留下,其可疑者2仁慈堂尸体,有时洗尸封住眼睛,因为其可疑者3仁慈堂,患者包括亲属,但不能见面,其可疑者4。 教会里埋葬了死者,有棺材和两三具尸体,其可疑者有五人。 "民众不断积累这五疑,怒气未消. " 因此,我希望向朝廷下达敕令,向天下宣布这种情况,雪外国人的冤罪,解放人们的混乱。 但是,我不知道恭王诸人是故意删改还是崇厚做手脚,朝廷公开时,这五点可疑之处完全被删除了,曾国藩的奏折通篇为外国人说话,一时舆论沸腾。 所以曾国藩这个时候很难。 曾国藩的奕打算为难曾国藩吗? 其实不然。 因为曾国藩在天津当地解决教案问题的时候,伉俪在北京也面临着政治危机。 这是内外联动、上下交互的结果。 天津教案发生一年多前,清廷和英法各国修改合同时,哥哥施政风格的腹名誉已经无法控制,交给了“敬陈管见折”和“驱逐洋人法六条”,公然与恭王政见不同。 “各知事试图激励地方高级化,激励民众。 智者示皇恩,愚者动财,烧教会,抓住外国产品,杀外国企业,击沉货船。 夷首长国联邦向王大臣告发后,将调查作为言语延缓,日久以高官的不便来治理一省的人民为言语绝对”。 有趣的是,很多人举曾国藩起草了对奕譞奏折的意见书。 “午后正构想,申初二刻脱稿,共计一千六百多字”。 这个提案的复奏折实际上深深赞同酒精郡王的很多主张,他说:“除了第二条非常有障碍以外,余五条似乎都可以通过实施。” 背后可能是曾国藩为了自保,朝堂向优势的保守势力妥协了。 天津教案发生后,慈禧对各位说:“此时如何应对? ”商量了一下。 芳醇王子的回答依然强硬,认为应该稳定民心,对外国人冷酷一点。 和恭亲王奕的态度完全不同 此时使用强硬的态度也有可能招致英法反击,所以洋务派用谈判妙手击溃鹰派,首先在车轮战中击退清流魁首李鸿章藻,然后迫使倭仁沉默,同意在天津教案中妥协。 奕他们在朝堂上,与此相比取得了一次有利的胜利。 可以看出天津教案背后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游戏比较多也比较复杂。 (二)替补1870年可以说是多事之秋 8月22日上午10点左右,在南京城知事署府雅西侧学校外,两江总督马新李刚按照惯例接受士兵训练。 据当时在金陵的学者张文虎介绍,昨天小雨绵绵,今天天气晴朗不闷热。 天气晴朗爽快,自然观察者堵塞 经过矢道时,突然有一个人从民众中跳出“停下来前喊冤”,马跳出“方接状,一个人从后面刺刀之前,亲兵来不及急救”。 马肋部被刺伤要害:“呼吸如丝,刃无血,口无血。” 刺马事件的发生震惊了中央 朝廷首先派遣曾国藩到两江解决善后问题,把李鸿章从陕西调到直隶。 但是李鸿章发现天津教案的事是烫手山芋,他们多次延长出发时间,步行停止,看到徘徊。 而且,现在曾国藩好像已经坐在针毡上了,需要弟子的帮助。 拼命担任董事的李鸿章不想因为教案而被抛弃的红顶乌纱,总之在油锅里打滚曾国藩。 自己为什么进其中,可以和锅边等油锅冷却。 难怪蒋廷黻评价说“李鸿章的人格,能进入人脑,不能进入人心”。 “所以,朝廷对江宁将军魁玉说:“知事想办法委托司法各官进行审查,有什么理由刺伤裙带,不拥有的情况,一审出来,听说要根据示范。 “几天后,清廷又发了著派运河运输总督张之万和魁玉检查案,朝廷要求:“必须正确研信其中的情节,交给奏明处理,不能有点混淆。” 张之万查案发现此案是由个人恩怨引起的,凶犯其个体悲惨经历与马新怡有关,暗杀马新怡,说:“再三的质量信息,矢口不动,其供应没有其他主将各情,还可靠。” 这样的结果使慈禧深感不满,于10月20日与曾国藩谈论此事,命令曾国藩辅助主审官郑敦彻底调查此事。 对曾国藩来说,虽说可以防身,但是如果查出背后的元凶和湘淮有关系,怎么解决是非常困难的。 11月8日,在北京呆了很长时间的曾国藩终于出发了。 应该平反重臣冤案的行动,暗中决定了中枢和地方角力游戏的基调。 在这次调查中,我不认为主审官郑敦谨也不行,清廷也不得不买账。 验证凶器,没有药毒,也没有别的主将。 萩很快就被张汀详细凌迟处决,在马新李棺前掐心招致牺牲,用彰国法安慰忠魂” 最终裁决的结果可以说是皇权和官僚集团达成了妥协。 清廷试图通过复审向曾国藩施加压力,尽量接触真相,但曾国藩或郑敦谨利用现有的法律、条例和情理解除了上峰的意志。 钱穆曾经说:“现代普通人说中国人不讲道理,其实中国政治之前缺点传的太多了,什么事都要依法做。” 其实王法严格,规矩沉重,束缚之余也为官僚集团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之间,是抵抗皇权的依据。 (3)善后其实仔细审查关于刺马事件的奏稿的话,就知道他有点泄露了天机。 在上发两宫的了结陈词中,叙述过张文祥的经验:同治三年末,张发现天平天国势已去,到提督黄少春避难。 黄少春是曾国藩的将军。 小张投靠小黄意味着进入湘军发挥效力。 之后,黄先生交给张先生旅费遣返,可能与曾国藩裁减湘军的大背景有关。 张文祥成为社会的无业流民,寻求刺杀政府大员的途径,一定程度上多亏了这个。 这关系到和平叛乱后大量裁军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民国着名军事家蒋方震曾这样评价湘军。 “湘军,史上的奇迹也是 书生用民兵立了武勋,但不一定由来已久 有句谚语。 秀才叛逆,不能三年,但秀才是现成的男性。 书生的变态是官僚和民兵的变态是土匪,所以湘军的末流是其上级变成官僚,各知事、抚也是其下级变成土匪,哥老会也是如此。 “蒋先生的这句话很短,但我仔细整理了湘军进攻金陵分化的脉络:书生成为官僚,这是上层。 民兵变成匪徒,这是底层。 如此庞大数量的退伍军人如何妥善安置成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解决不当,就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局稳定的潜在因素。 为湘军工作后,被强制遣返,涉嫌会党的张文祥,完成了两江总督马新李的生命。 对我公开,曾国藩绝对不能解雇湘军、哥老会与朝廷重要事件三者联系在一起。 这件事暴露后,对数十万退伍军人将成为灭亡的受害者。 对于在职湘楚的大人物,也会受到处罚吧。 对于地方政局,无论如何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摇晃 所以曾国藩必须能暂时覆盖,掩盖不了一天。 但他很清楚:“匪徒聚集无踪,导致毁灭,串通扩散,牢不可破。” 将来约定工作日的长短,不能乘机偷头发,但不仅是我家乡的风险,抑制也是各省的深深忧虑耳朵。 “同样是湖南人,郑敦谨肯定也深深体会到曾国藩的“焦虑”和刺马事件解决的难度,所以家乡的你在国家在人民,他需要选择沉默,与曾经合作保守这个秘密。 但是这项权利策略的结果是把坏结果留给子孙。 由此可见,张文祥不仅开刀,刺伤了高权重的马新李,还刺伤了其帝国神话:这样的“中兴”可信吗? 四、总结了1870年发生的多米诺效应这样的三大事情,暴露了很多问题。 第一,清政府的外交新闻不对称,不能妥善解决外交问题。 第二,对外问题带来的朝堂间最高统治集团的好处没有统一。 改革派和保守派意见分歧,纷争不断。 三是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很多地方官员不想插手。 比如李鸿章拖三五次去天津的时间,是为了不让自己卷入这场纷争。 第四,退役军人的安置不当导致地方社会生态恶化,给地方和帝国的统治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最后以唐德刚老师的观点结束这个讲座。 唐先生曾经提出过“历史三峡论”。 他把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个阶段。 其中要经历两大历史三峡,即经历两大历史阶段的转变。 “从封建转移到帝制,在商鞅和秦皇汉武之间发生了大约300年” "从帝制转移到民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 并且说,经过约200年,到约西元2040年,中国历史将结束第二个“长江三峡”,迎来“潮平两岸宽阔,风正一帆风顺”的新时代。 由于工作需要,我在贵州省峡谷坐过游艇。 很刺激,当然有点辣。 驾驶游艇的师傅经常突然转弯,我怀疑为什么会在顺利的行程中继续转弯。 师傅后来回答说很多地方的水面都有回流和漩涡。 那是暗礁。 为了避免接触暗礁,需要迅速转向。 于是我想出了一个问题 在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遇到可见的岩石,避免眼前的风险。 但是,隐藏在水底的暗礁在增加。 所以曾国藩在1860-1870年间,面临着看不见也看不见的风险。 如果能在历史研究中找到背后的风险,我们的历史将会更丰富。 其次,我认为历史是具有强大共性的基本学科。 我们学习历史的人不应该只在书房看书。 你应该接触基层 因为,接触基础,就能真正感受到事物背后的游戏规则,自己的学术研究真的能经得起检验。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讲座︱王学斌:“三不朽”的绝境——曾国藩的庚午年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2507.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

月度热文榜

民生财经杂志介绍

民生财经杂志是领先的财经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新闻+数据”为两翼的业务平台全面覆盖中文媒体、英文媒体、高端金融数据等多层次的产品,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全天候国内外权威财经信息,包括宏观、海外、证券、产经、房产、金融、消费、科技、数码、宏观经济看点、微观市场走向、知名财经专家意见等行业权威及时的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