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财经杂志网”,我们向网民提供非常全面的股票,期货,黄金,外汇,个股等金融投资相关的资讯财经新闻,帮助新手股民学习掌握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了解更多丰富精彩的股票金融知识。

主页 > 商业信息 > 财讯:讲座︱李伯重:天气寒冷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财讯:讲座︱李伯重:天气寒冷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来源:民生财经杂志作者:金家骏更新时间:2020-12-24 03:54:01阅读:

本篇文章4253字,读完约11分钟

9月20日,清华大学史系教授李伯重在首都师范大学史学院举行了题为“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世界史视野中的明清易代”的讲座。 讲座现场明清易代: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在1644年,中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不仅王朝发生了变化,中国人的外形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头发变成了辫子。 明清易代,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灭亡,新的少数民族王朝开始,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年,把中国疆域扩大一倍,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首先继承大清帝国疆域,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情之一。 史景迁是那本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的书的第一章,“1600年的中华帝国是当时世界所有统一国家中最广阔、统治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十六世纪末期,明朝似乎进入了辉煌的顶点。 其文化艺术成果引人注目,城市和商业繁荣是另一方面,中国印刷技术、制瓷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水平更是期欧洲难以看清其项背。 “当时对欧洲人来说,中国是个很棒的国家,所以哥伦布、麦哲伦绕着地球一半以上寻找中国的道路。 但是,接下来的史景迁说:“明代统治者不到50年就暴力切断自己的王朝,把混乱的国家带入有序轨道的,既不是叛国的农民,也不是与朝廷离婚的医生,谁都预料到这是明朝跨越国境的自称“满洲”的女真人。” “当时的女性真的成了落后的部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呢? 旗人入关当初兵卒约16.5万人,1亿2000万人,疆域辽广,能征服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明朝,看起来是不可能的。 明清易代,经济文化繁荣的明朝为什么被当时所谓的半野蛮人继承了? 到了明代最后也没有灭亡,大家都在反省。 崇祯皇帝在遗言中这样写道。 “联凉德轻视,天责,所有大臣都错过了联。 大臣认为国家错了 李自成围绕北京城发表了檄文。 “你非常黑暗,孤立,唐躲得多。 臣尽私腹,公忠绝对少于党 “也是大臣的错 大家都在想清朝为什么能取代明代。 清代修的《明史》代表了清朝政府的态度,崇祯皇帝被认为不是亡国之君,而是亡国之运。 明天早上的运气已经不行了。 天命会转移到大清,被取代是必然的。 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下半场,我国历史学家如翟伯赞认为,一方面统治者贪污腐败,淫荡无耻。 另一方面,民众饱受饥饿和寒冷之苦,死在避难所,从阶级斗争的立场来看,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影响更大的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从阶级斗争史学的角度来看,明朝的腐败统治一定会被农民起义推翻,但没有提到农民起义很快就会被清朝清除的事实。 李文治的“晚民变”说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城烧毁掠夺,证明农民起义军本身的问题也很多,灭亡有越来越多的原因。 复旦大学樊树志在《明史十讲》一书中说,明清易代必然与偶然共存,国内主流看法,即明朝灭亡是必然的现象,根本是阶级斗争的问题。 北京大学赵世瑜总结国外学者对明清易代的讨论,有王朝交替、民族革命、阶级革命、现代化与生态---灾害史五种解释模式。 另外,明代粮食不足论和明末鼠疫论等,网上有点新奇的观点。 十七世纪的世界危机“十七世纪的世界危机”一词来自美国杰弗里·帕克教授的《世界危机:十七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和大灾难》一书,自这本书出版以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作者专门写了副本来应对。 他在文件中说,十七世纪,特别是前半年,世界许多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变化,而且世界上比过去或之后的任何时代都多。 明代中国人口最多,国家崩溃了。 东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崩溃了。 英国斯图尔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走向崩溃。 特别是到了1648年,俄罗斯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城市叛乱。 在伊斯坦布尔,苏丹被绞死了。 在伦敦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君士坦丁堡伦敦威尔康图书馆藏十七世纪鼠疫患者的服装彩色绘画从中国到北非到欧洲、南美和北美,世界上出现了这样的大动乱局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发生的社会动乱不亚于十七世纪中期的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光看中国,明清易代的差别很小,不知道发生的动乱其实在全世界蔓延。 西方学界很早就认识到十七世纪危机的各种现象,历史学命题的“十七世纪危机”是霍布斯鲍姆在1954年发表的“十七世纪危机”中正式发表的。 相关文件于1965年以“1560—1660年的欧洲危机”为题汇总出版,但对当时危机的讨论只是侧重于欧洲。 之后,人们认识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同样的危机现象。 1973年,阿谢德首先将“十七世纪危机”的研究引入中国研究,发表了“十七世纪中国的普遍危机”一文。 韦菲尔德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十七世纪的危机表现和走出危机。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清史译丛》第十一届《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将这一理论再次引入中国。 中国危机是十七世纪危机的一部分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全球变暖:十七世纪危机的主要原因北半球的气候从十四世纪转变为寒冷,十七世纪达到了极点。 15世纪初以后,出现了两个温暖时期( 1550—1600年和1720—1830年)和三个寒冷时期( 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 总结起来,明代的气候寒冷干燥,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寒冷的时期。 另外,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关系密切,十七世纪是近500年持续3次干旱中最长的。 明代初期全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大致相同,两种灾害交替发生,全国性干旱和洪水灾害趋势不明显。 但是,成化后的状况不同,明代后期全国进入了异常干旱的时期。 明末干旱造成特大蝗虫灾害,始于崇祯9年( 1636年),地点为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及河南开封一带。 崇祯十年苍蝇的受害向西扩展到关中平原,向东扩展到以徐州为中心的山东和江苏北部,然后扩展到从南到淮河、从北到河北的广大地区。 崇祯于11年形成了东西千公里、南北400—500公里的大受灾地,开始向长江流域扩散。 崇祯于12年向北扩展到山西省和陕西省北部,向南扩展到江汉平原。 崇祯十三年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中下游和整个华北平原成为重灾区。 崇祯十四年华北蝗虫灾害开始减少,但长江流域蝗虫灾害继续迅速发展。 崇祯十五年因为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续四年特大蝗虫的受害结束了。 在天气剧变、食物短缺的过程中,人的身体质量下降,加上大量的流民会引起疫情。 根据《明史》,从1408年到1641年发生了19次大瘟疫,其中1641年流行的瘟疫蔓延到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明末大瘟疫始于崇祯六年( 1633年),地点在山西。 崇祯于14年传入河北,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入越来越多的地区。 崇祯十四年,北京发生鼠疫,人口大量死亡。 史载崇祯16年2月《京师疫病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收敛者》 天气变冷,干旱,蝗虫和疾病,最严重的地方是华北。 河南省官员郑廉《豫变纪略》刊登崇祯后,每年都有大旱和蝗虫灾害。 气候非常异常,人们不谈论学生。 更严重的是陕北,马蹄才“备陈大饥荒疏”记录了延安府的大饥荒中有人吃。 这时,流民开始聚集,李自成、张献忠等也得到广泛支持,因此火热的农民起义最先发生在陕北。 初期经济全球化:作为导致东亚政治军事形势剧变的主要推动者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始于1492年,对研究有世界史的特定年代的历史学家来说,1492年是明显的选择,但实际情况在这一年异常被忽视。 说到1492年,最常见的联想是哥伦布在这一年发现了通往美国的路线,这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重大事情。 从此,旧世界与新世界接触,结合过去的个别文明,名副其实地使全球历史和“世界体系”成为可能,各地发生的一切在相互联系的世界中产生共鸣,思想和贸易带来的效果跨越重洋,蝴蝶拍打翅膀/ 欧洲帝国主义就此展开,进一步重建全世界。 美国加入了西方世界的布局,大幅增加了西方文明的资源,衰退了亚洲长期统治的帝国和经济体系。 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东亚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其中中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密切联系着全世界,人员交流、商贸往来频繁引起的必然结果之一是知识、技术传递加快,正好在那时发生了火药革命。 火器的迅速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初是中国发明的火门枪,传入欧洲被改进为火绳枪,迅速发展,火炮从青铜炮变成了铁炮,其传递路径从中国经过伊斯兰教世界传入西欧,相反回到了东亚。 中国自秦始皇以来传来的威胁都来自北方,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等,包括后来的蒙古。 直到明朝,蒙古依然是最大的威胁。 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知识、技术的传递导致新兴的东亚地区强权的出现,安南、缅甸、日本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以及后金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十六、十七世纪,安南以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沉船打捞枪炮为形式,雇佣了欧洲枪炮铸造匠,安南获得了欧洲火器的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火器。 十七世纪初,缅甸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叙利亚(现在的缅甸半岛部分)后,残存的欧洲俘虏及其子孙成为缅甸军队火器部队的核心。 除了外籍火器手,缅甸人也建立了自己的火器部队,莽应龙时,火枪和火炮很好地融入了缅甸步兵和战像单位。 日本学习葡萄牙人的火枪技术,继续模仿和改良,十六世纪末道路火器的精良和应用的普遍东西已经超过了英、法等西欧发达国家。 织田信长在有名的长筱之战( 1575 )中能够彻底击退武田胜赖的以埋伏在河里的数万名神枪手为中心。 明朝也积极引进各种火器,学习模仿荷兰人的红夷大炮,万年来,明军与第一批来到广东沿海的荷兰武装船发生了海上冲突,看到了红夷炮的威力。 火器的传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强调从佩刺刀的枪到背上佩枪的现代作战,决定事态的不是执行马刀的人而是武器。 军事史学家富勒认为,由于火药的采用,所有人都达到了同样的高度,战争平等化了。 在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崇祯16年“火攻举要”的情况下,中国周边的政权相继挑衅中国,烽火四方的晚明东亚世界,西南中美边境战争( 1576-1606 )、东方中日朝鲜战争( 1592-1598 )、东北这四场大战争 明朝必须应对周边战争,国防支出增加,嘉靖10年( 1531 )至万历30年( 1602 )期间,13个边镇的官军人数从37.1万人增加到61.9万人,增加到68.6万人,每年计入的银二数为36万余两暴 另外,经济全球化使明朝和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一体化越来越深入。 李伯重指出白银进口的起降变化和对明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是直接导致明朝观光死亡还是其中之一,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讲座︱李伯重:天气寒冷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2522.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

月度热文榜

民生财经杂志介绍

民生财经杂志是领先的财经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新闻+数据”为两翼的业务平台全面覆盖中文媒体、英文媒体、高端金融数据等多层次的产品,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全天候国内外权威财经信息,包括宏观、海外、证券、产经、房产、金融、消费、科技、数码、宏观经济看点、微观市场走向、知名财经专家意见等行业权威及时的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