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吉野作造:在日本民族主义高涨时,选择做一名冷静的知识分子
本篇文章7860字,读完约20分钟
五四运动在中国盛行期间,日本报纸上充满了疑问和诋毁的声音。 但是,一位日本学者公开了赞扬中国学生爱国行动的复印件。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从官僚军阀中解放我爱的日本。 北京学生团体的运动不是和我们志同道合的目标吗? 我衷心祝这个解放运动以匀速成功,邻国人民同样的运动成功。 从官僚中解放出来,可以建立两国之间牢固的国民亲善,但以往的所谓亲善,是妨碍真正亲善的一大障碍。 无视舆论独立发声的学者是被称为“大正民主主义旗手”的吉野作造。 他在一生的重要时期度过了动荡的大正时代,正如《纽约书评》主编、历史学家伊恩·布鲁玛所说,“吉野本能参加什么样的奇怪的小团体,以天皇的名义统治日本呢?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效仿前辈福泽谕吉,选择成为最宝贵、最危机、最危机的道路——独立的知识分子”。 一、站在世界上看日本吉野作造,1878年出生于宫城县,之后进入东京大学。 这是日本最重要的高等学校府,为政府输送了很多精英人才,学校的师生关注国家大事。 甲午战争爆发时,作为学习政治学的青年学生,吉野和普通日本人一样狂热。 每次有半夜出征的队伍,吉野都会目送到车站前,高呼万岁。 喜讯传来后,吉野卷起领子穿上草鞋,加入庆祝灯笼队。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举国若狂,知识界充满了鄙视中国的认识。 沉浸在大国迷梦中的吉野说:“维新后,停止了对最初引进文物制度的老师的尊敬,光靠武力是不能轻视的,但在这次战争中,这种体面也被悲惨地撕下来了。 西方人说“沉睡的狮子”是错误的,狮子生病死了。 “本来,甲午战争后日本也很担心清朝的报复,清朝国运就像河日一样。 由于1900年义和团运动(庚子事变)引起列强的介入,日本兵也是第一次进入北京,日本解除了清朝复仇的忧虑。 义和团运动后,日本看穿了清朝的真面目,开始和列强一起欺负清朝。 日俄战争爆发时,吉野作造已经大学毕业,留在学校工作。 这场战争对日本和东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年轻的政治学家,吉野敏感地注意到了国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转换。 “日俄战争后,日本产生了作为军国夸耀世界的自负心理。 不要愚弄别国。 晚清末期,许多日本知识分子应邀到中国就业。 1906年,28岁的吉野也被别人推荐,担任直隶总督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个人家庭教师。 一年后,他“跳槽”教北洋法政学堂。 天津三年来,他看到腐败衰弱的老年人国家,并不生气。 那是因为对中国没有什么好感,“我不认为中国前途光明”。 他不是研究中国,而是热心学习英语和德语,为将来去欧美留学做准备。 1909年吉野回到东京大学教授政治史,第二年出国留学。 在后发国家,在国力强大的时代成长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国家处于上升期,民族主义浪潮高涨的时候,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国家是不容易的。 与黄昏的中国相比,20世纪初的日本日益高涨。 因为这个日本的知识分子容易产生傲慢的心情,经常被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蒙蔽。 幸运的是吉野没有被一国所俘虏 他在欧美留学了3年,访问了很多充满活力的城市,交了很多朋友,放眼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 站在世界上看日本,他的思想也扩展了。 他回忆起自己的思想历史说:“三年留学生活中的许多见闻与后来确立我的政治角度密切相关。”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①目睹了英国缩小参议院权限的过程。 ②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目睹了因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而发生的工党运动,秩序井然,一点也不乱,使国民大众深感可靠,令人钦佩。 ③ 1912年比利时工人同盟罢工从准备阶段就表现出秩序化和力量,因此深感有必要进行秩序化的民众运动” 1913年,吉野回国,得知日本已经进入了大正时代。 随着明治天皇去世,新天皇即位,民心被扰乱,反对军队增编的西园寺内阁在军部的压力下被迫辞职,藩阀政治的代表桂太郎就任首相,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 民众提出了“打倒辩族”“拥护宪政”的口号,抗议曾经包围议会。 政府出动两千名警察镇压,引起了流血事件。 骚动在东京、广岛、大坂、神户、兵库等地蔓延,桂太郎被迫辞职。 藩阀政治越来越不受欢迎,政党政治受到民众的支持。 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吉野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文案,从欧美各国的见闻中分析了日本的现状,论断了在日本实行“民众政治”的可能性。 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坐在书房里让后世成为独立的政治学家,而是密切关注身边的政治变革,思考如何有序合理地发挥民众运动的实力是自己的重要任务。 去欧美的政治注意让吉野感受到了民众运动的威力,国内的“大正政变”使他对民众实力的看法更加坚定。 二、时代的胜利经过几年的思考和酝酿,1916年1月吉野作造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宪政本义及其善至美之路》,标志着他“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吉野的“民主主义”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政权运用的目的是追求通常民众的福利。 第二,政策的决定取决于普通民众的意向 因此,为了让吉野能够监督议员,议会主张完全的代议政治,以便能够监督政府的政治效果。 他认为,日本政治的弊端只有贵族政治,没有民主政治,只有政党实际行动代议政治。 为此,吉野力主扩大人民权利,实行选举,建立政党内阁制,限制枢密院、贵族院、军部等非立宪主义势力对政治的干涉。 由此可见,吉野的“民主主义”理论一边重视民权,一边直接挑战藩阀的权威。 事实上,“民主主义”来自英语的“democracy”。 那么为什么吉野不直接打“民主主义”的旗子呢? 他之所以有意回避“民主主义”的既成表现,翻译成“民主主义”,是因为“民主主义”的本意——“主权在民”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主权论”在法律上矛盾,退而求其次。 实际上,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出现了两种矛盾的社会动向。 一方面陶醉于帝国主义国外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敦促国民增强民智,朝着民主方向努力。 进入大正时代以来,新生中产阶级反对持续多年的军阀官僚独裁,要求实现政党政治和实施选举。 吉野的“民主主义”理论本质上主张在明治宪法体制的框架内追求民主主义,即不否定君主制,用宪法保障人民的权利、三权分立、民选国会等。 由于符合时代要求,吉野的民主理论成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大正民主的迅速发展。 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保守的国家主义也产生了疯狂。 国家主义者认为吉野的理论是“反国体”,进行了包围攻击。 吉野的同事、东京大学的宪法学者上杉慎吉大声批判民主主义,呼吁对国民进行思想指导。 在校园外,哪个激进的国家主义者直接采取恐吓行动 “浪人会”是典型的国家主义团体,成员是一群大陆浪人。 他们鼓吹国家主义的舆论,尤其以“消灭德姆克拉”自居。 1918年8月26日,在《大坂朝日情报》的报道中,古语“白虹贯日”、“浪人会”活动,上纲上线以破坏国体、企图谋反等罪名攻击迫害该公报,最终使社长辞职、改组,破坏了这个民主主义的根据地。 吉野作造仪仗队说,“白虹贯日”的灾祸是“排除言论自由的社会压迫”。 “浪人会”将矛头指向吉野,迫使他修改自己的看法。 有一天,喝醉了的4个浪人会的成员向吉野的研究室挑衅,吉野要求慷慨地公开讨论。 1918年11月23日,在东京神田南明俱乐部举行了激烈的辩论会。 议论的一方是温文雅的吉野,另一方是声势浩大的“浪人会”。 今天的报纸以“德姆克拉争论”为题向社会传播了这个争论。 学生们兴奋地呼吁现场,浪人与吉野先生战斗是自由的学府被军国主义的马蹄蹂躏践踏,还是由民众保护的决战。 讴歌军国主义登上浪人会吧! 忠于大学文化使命的学徒,正好和吉野并肩作战! 同学们! 什么都别说,行动吧! 挺身而出,不留一体地去南明俱乐部。 埋葬浪人会! 保护吉野先生! 当天下午4点5分开始,工人和学生陆续聚集在会场一带,人数增加,警察和人群也发生了冲突。 快6点了,吉野作造乘坐的车停在会场门口,波涛汹涌地说:“吉野博士万岁! 德姆克拉西万岁! 」尖叫震耳欲聋 吉野在会议上批评“浪人会”,斥责用暴力抑制思想自由,他们才是破坏国体的乱臣贼子,“浪人会”屈尊俯就,为了阻止演说而威胁暴力,“讨论时,暴力本身证明了攻击者的败北和我们的见解、主张的正确性。 ! ! 在年轻学生和大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吉野取得了争论的胜利。 这个讨论被认为是“时代的胜利”,是“显示时代方向性的大事”。 三、时代精神象征着吉野作造不仅是思想家,还亲自投身于民主运动。 他通过演说与不同的政见者进行讨论,不仅让民众理解并同意自己的主张,还撰写刊物的新闻稿,参与各种团体的设立,通过团体把自己的思想主张变成行动纲领。 吉野直接参与“黎明会”、“东大新人会”、“早大民同盟会”等团体的创立。 “黎明会”的纲领规定“消除与世界逆行的危险和顽固思想”,“适应战后的新形势,促进国民生活的稳定充实”。 “东大新人会”的目标是改革不合理的特权阶级社会,创建以有新思想意识的人为基础的社会。 必须与改造社会的世界思潮相反,彻底打破阻碍运动的纽带” 随着这些启蒙团体和媒体的推进,民主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选举成为许多人的要求。 1919年2月,在《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30周年之际,各社会团体在日比谷公园召开大会,说:“德姆克拉西是世界性的势头,民主主义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必须贯彻实行君民同治。 要求普通选举的青年学生们出发去众议院,举行了示威。 一年后,社会团体又在东京的芝公园和上野公园等地举行了选举演说会,选举运动很盛行。 一方面民众要求民主权利,另一方面藩阀元老依然不想失去政治主动权。 自1918年元敬担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党内阁运转了4年。 但是,从1922年到1924年,元老推荐了海军大将加藤友三郎、山本权兵卫、清浦奎吾组阁,中断了政党政治的正常快速发展。 这种逆行被认为是“向贵族国民宣战”,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社会的不满。 被内阁开除的三大政党(立宪政友会、宪政会、改革创新俱乐部)连续三次合作,发动“第二次护宪运动”,要求回归以“排除贵族专制”和“确立政党内阁”为目标的“宪政常道”。 “第二次护宪运动”提出了断行普通选举、改革贵族院、整顿行政和财政等要求,是大正时代以来高涨的大众民主运动的继续。 吉野发表了“贵族院改革问题”,要求钳制几乎没有制约的贵族院,最好废除这个机构。 他还辞去了东京大学的教授职务,加入了朝日情报社,站在舆论的第一线支持护宪运动,发出了理智平静的声音。 当时日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媒体社会,很多发行量达到了数百万份全国性的报纸和周刊。 在舆论的推动下,普通选举运动走向了高潮。 1924年5月,政党在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以加藤高明为首的三大政党组成了联合内阁。 在选举中以作为第一党的政党为中心组成的政党内阁,在日本政治史上还是第一次。 从此到1932年,六位首相是政党的总裁,政党成员一般占有最重要的大臣位置。 加藤内阁向议会提出了普通选举法,经过各方面力量的游戏,于1925年5月议会正式通过了《普通选举法》。 根据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只有25岁以上、国税15日元以上的男性有选举权,候选人必须支付000日元的保证金。 据此,实际拥有选举权的人数只占日本总人数的1.1%。 《普通选举法》取消了对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财产限制(性别限制依然存在),使选民从此前的334万人激增到1 4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5.8% )。 考虑到1世纪前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日本总选举法》的发表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果。 在维持《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的天皇专制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日本实现了民众的选举权,实现了以吉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政治要求。 政党内阁的产生和《日本总选举法》的颁布,成为大正民主运动最大的政治实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军国主义最终消失,学者抛弃“皇国史观”之际,回顾历史,吉野强烈呼吁民主主义,领导民众运动,带来充满活力的“大正民主” 大正民主运动成就了吉野,吉野也用自己的思想领导了大正民主运动。 他的民主主义被称为“大正时代精神象征”。 谢天谢地,吉野虽然参与了现实政治,但可以维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他没有率先参加暴力示威,没有被纳入政治权力。 “第二次护宪运动”胜利后,吉野退出朝日情报社,回到了东京大学的校园。 四、对外良心吉野作与通常的评论家不同,与通常的学者不同,他可以在媒体和学术界之间游走,对现实世界的脉动做出实时反应,同时冷静思考,提出有深度和体系的理论。 特别宝贵的是,作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吉野作造在国内和国际问题上保持价值观的一致性。 在巴黎和谈会议上,作为一战胜利国的日本踌躇不定,希望得到巨大的利益。 吉野公开批评日本的巴黎和会议外交政策是无视国际责任只重视本国利益的赃物政策。 在当时战胜国充满骄傲的气氛中,吉野的批评如空谷脚音,警醒着。 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自19世纪末以来加紧实施军事扩张政策。 特别是日俄战争胜利后,国民陶醉于帝国主义国外迅速发展的惊讶和满足。 当时,日本国民之间普遍流行的是“内立宪主义、对外帝国主义”的观点。 在国内主张扩大民众权利的知识分子在国际问题上也主张对外扩张。 当时的年轻吉野也曾经把日俄战争视为“义战”,煽动民众的“爱国心”。 一战爆发后,武力至上,国家好处至上成为日本国内舆论的制高点。 但是,随着民主国家在一战中取得胜利,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崩溃了,国际民主思潮提高了威信,更加鼓舞了寻求民主的人们。 一位军人将战后的特征总结为平等化、民主化、劳动化、国际化,指出其根本是民主主义,他说:“民主这个词可能是近代我们头脑中最刺激的,也许是我们头脑中留下印象的优秀中最好的。” 吉野接受了“自由”、“平等”等价值对日本国家行为的制约,提倡重视通商贸易的经济和平扩大路线,突破了狭隘的国家主义。 在他看来,国家之上有普遍的正义和人道等。 1919年,他写了《世界第一潮流和适应政策及应对政策》。 他指出:“世界的进步推动了日本的迅速发展,日本的迅速发展是世界的迅速发展,要推动世界的迅速发展。” 他认为,为了日本帝国未来的迅速发展,日本必须适应世界的大潮流。 那么,世界上的“大潮流”到底是什么呢? “在内政上彻底贯彻民主主义,在外交上确立国际平等主义”。 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民众呼吁重视基于道德的“对外良心”。 吉野对中国和朝鲜的态度体现了这种“对外良心”。 1919年朝鲜发生了爱国的“三一运动”,吉野认为日本国内这次运动是被第三者煽动的论调,指出日本政府和国民缺乏对朝鲜人民的同情和理解,“三一运动”是日本对朝政策的失败。 他警告日本政府首先彻底反省,彻底改变对朝鲜的殖民地政策,尊重朝鲜的民族性。 一个多月后,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 吉野发表了“不要骂北京学生团的行动”“关于北京大学学生的骚动”等很多复印件,支持学生运动。 他说:“这次运动完全是自愿的,不是日本报纸上说的某个国家的煽动。”“这次运动是本着确信的精神,是为了实现确信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其目标方向是毫无疑问的。”“这次运动的结果不仅仅是排日 他欢呼说:“这是中国人民举国上下朝着开明目标前进的开始。”他说:“中国不会有新面孔。” 吉野支持入狱的中国学生的上诉,邀请李大钊和北大学生参加访日交流。 他在《给北京某君的信》中建议:“侵略的日本崩溃,未来和平人道的日本,可以带贵国青年去。” 当时的日本国内舆论一边倒下一边指责五四运动是“排日”运动,但据说“表现出共鸣的日本人只有吉野作”。 作为在吉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的学生,李大钊一直觉得自己的老师。 每次和来访的日本人见面都问吉野先生安危 1923年,李大钊在天津母校发表演讲时说:“当时有两名日本教师,吉野作造、今井嘉幸,在本校担任教授。 之后,两人回国大力提倡民间主义,介绍民治思想,进行民权运动,教导国民。 日本国民深受他们的恩泽 五、法西斯已经来到日本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东京散布了“朝鲜人放火”、“朝鲜人暴动”等谣言,引起了恐慌,警察和军队获得了哪怕一点异质的东西,引起了社会动乱。 中、日、韩三国学者编撰的《东亚三国近代史》显示,军队、警察、市民自愿组织的自卫团杀害了约6000名朝鲜人。 吉野作是为了保护朝鲜学生免受杀害而制作的,还发表了复制抗议。 关东大地震不仅破坏了东京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成为了日本近代史的转折点。 由于民间经济不振、政党政治腐败、军部势力崛起,军国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盛行起来。 吉野以前的一些战友开始怀疑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有些人转向右翼,和法西斯一起变脏。 但是由于政府的镇压共产主义运动很难恢复 法西斯思潮在政府的纵容下,迅速扩展到整个社会。 1931年918事变发生后,吉野积极参与创立的日本社会民主党,为了扩大自己的政党势力,支持军部的侵略政策,尊重国体否定议会中心主义等复印件的“国民社会主义”的 吉野大发雷霆,毅然与社会人党划清界限。 他还斥责关东军发生九一八事变,发表了社会民主党坐视政府侵略政策冷漠、批判默认支持的不义复印件。 “法西斯已经来日本了”,1932年“五一五事件”发生后,吉野悲痛欲绝。 当时欧洲的民主主义受到攻击,值得尊敬的民主主义者担心日本的暴徒和反民主主义的运动否定议会政治,迷惑国家。 “在日本的民众中,如果民主制度不符合发明它的人的心,如果有一点怀疑的日本,就没有特别的理由支持它。” 实际上,“五一五事”以后,日本的内政外交迅速深入法西斯,完全放弃吉野多年来强烈主张的民主主义,宪政制度被否定。 右翼和军部严格限制言论自由,但吉野依然通过评论向社会发出民主政治的声音,在当时汹涌的法西斯舆论大潮中,他的声音很弱,听众很少。 虽然不想冷静地听取少数意见,但形成了强制接受某种既定国策的社会气氛。 1933年2月,吉野在病床上发表了最后的时论《李顿调查报告书的读后心得》。 他在文件中警告说:“在李顿调查报告发表的今天,多次自我角度的日本和作为国际联盟成员国的日本是不允许的。” 果然,在国际联盟大会投票时,日本彻底失败了。 日本的松冈洋右谈判代表在会场怒斥道“日本政府和国际联盟的合作达到了极限”,带领部下愤慨地退场了。 强硬态度的松冈洋右深得国内民心 他从瑞士日内瓦回到东京时,很多人聚集车站,像欢迎凯旋的将军一样迎接他。 这表明民众打算走支持政府选择的孤单之路,日本没有再回头的机会了。 吉野幸运地没有看到自己的国家滑入战争的深渊 1933年3月,吉野作造病逝世,享年55岁 在日本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总是矛盾体 随着国家进入世界列强,日本的民智逐渐打开,国民的民主权利要求不断提高。 但是,日俄战争、一战等胜利又使国民陶醉在帝国主义的海外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思想非常在市场上。 吉野作造的民主主义思想“用内政彻底贯彻民主主义,用外交确立国际平等主义”,是极其宝贵的。 如果他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日本很可能走完全不同的迅速发展的道路。 但是,由于日本的启蒙思想不彻底,在日本国民中普遍流行“内立宪主义、对外帝国主义”。 “对外帝国主义”的存在和迅速发展,破坏了“内立宪主义”,最终把国家推进了对外战争的灾难。 这是日本近代史的惨痛教训,也是所有后发国家都应该警惕的前车之鉴。 (本文收录于马国川著《国家支路:日本帝国灭亡之谜》)相关阅读《国家支路:日本帝国灭亡之谜》马国川 ; 《国家启蒙:日本帝国崛起的源泉》马国川
标题:财讯:吉野作造:在日本民族主义高涨时,选择做一名冷静的知识分子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3979.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