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回味年历卡
本篇文章1093字,读完约3分钟
原创陈恩浩上海的古老基础
回味无穷的日历
陈恩浩
整理书架,偶然发现一张扑克般大小的日历卡,形状除了长方形以外,还有正方形、棱形、椭圆形等。 其材质为纸膜,印刷精美,色彩鲜艳,均为上世纪美术出版社或稍大企业于70年代出版,有百余张。
日历卡也被称为日历电影,正面是图案,背面是日历,是日历和年画组合而成的艺术品。 其面积很小,但文案全部,公历、农历、月、星期、节气、节日都齐全。 融合书法、绘画、篆刻、摄影艺术,主题素材广泛,既有反映国家大事的,也有展示文化活动和电影明星的,因此得到了人们的魅力,风靡全国,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那时家里有日历,如果外出时想查日期的话,小日历卡就像现在的人们使用手机一样方便。
那时,小彩色印花烫金的过年卡成为非常流行的礼物的好东西,可以支持人情、亲情、友情,拿到过年卡。
翻过小日历卡,仿佛回顾自己在学校当教师,对往事如烟一般地哀叹。
那是在“文革”之后,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知识,培养有趣的事情,引导孩子们,所以和我一起集邮,收集“火花”(火柴盒贴),年末年初收集年历卡。 日积月累,从此还有自己的草根年历卡收藏。
电影《灿烂的红星》、《火红的年代》、舞剧《白毛女》、《草原子女》、《草原作战》的影像……出现了那时的文艺“百花齐放”的情景。
民俗年画《庆丰收》《春耕》《育雏》《公社鱼池》《老书记》《飞燕春来早》……再现了当时乡下的风采。
摄影作品《上海体育馆》( 1976年竣工,可容纳18000名观众)、《黄浦江畔节日之夜》( 1973年)、《豫园九曲桥》……展示了当时上海的风貌。 “小服务员”“友谊第一”“学绒毛刺绣”“拔河”“舞剑”……出现了那时少年儿童多彩的课余生活。 “赤脚医生”、“大庆工人无冬”、“国宝大熊猫”……记录了时代的跫音。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新年到来,家家户户都在墙上贴春牛的图。 这张春牛的图是阴阳历。 你可以看到一年的图。 之后,迅速发展成日历,渐渐出现了容易掌握的日历。
根据考证,中国于1909年拥有第一张日历卡,英国烟草企业中国经销商发表的《二十四孝图》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取代七八十年迎来了鼎盛时期。
现在风靡一时的日历卡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经历沧桑的日历卡时,突然发现它刻上了时间,收集了岁月,当我们回顾过去的历史时,感谢社会的进步。
资料来源:陈恩浩先生分享稿件!
上海的基础
我每天为桌子发送很棒的复印件
打开灰尘般的记忆,寻找过去的岁月
叙述上海的古老基础故事
想起上海的老基础的人
诉说上海的旧情况
用史明志开拓未来
原题:“后味年历卡(作者:陈恩浩)”
阅读原文。
标题:财讯:回味年历卡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4447.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