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访谈︱李玉尚:1949年之后新政权怎么应对寄生虫病
本篇文章4036字,读完约10分钟
“编辑推”最近,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了话题,与此同时,“疟疾”、“中医”等也成为网民讨论的关键词。 疟疾是寄生虫病的一种 寄生虫病现在似乎被现代人遗忘了,但历史上袭击了中国,对鼠疫等强疾也有着不亚于的影响。 寄生虫病在中国有什么历史? 寄生虫病的感染率高的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史系教授李玉尚对疾病史非常研究,关于相关问题,李教授接受了澎湃信息( thepaper )的采访。 澎湃情报:寄生虫病似乎被现代人遗忘了,这是为什么? 李玉尚:在2009年日本京都的会议上,青山学院大学的饭岛涉教授对我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著名的中国农史专家天野元之助对他说,研究中国农业史需要注意农业环境,研究农业环境需要注意寄生虫病 天野教授为什么对寄生虫病这么“爱情有独钟? 答案可能是,从1926年到1948年他作为满铁调查员,在22年间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脚印。 当时衰退的中国农村和肆虐的寄生虫病,一定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域和感染率大幅萎缩或下降,寄生虫病的巨大危害逐渐被遗忘。 在日本也是如此。 就像天野教授教的京都大学一样,寄生虫病研究室这几年也被取消了。 寄生虫病的历史被现代人遗忘了,但不仅仅是现在的感染率相当低。 抗战时期,黄绍竑主政浙江在目睹与省会云疟疾后,说:“鼠疫、霍乱、脑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只流行一次,或只死亡一次,但疟疾年年流行,据说每年死亡。 鼠疫等疾病如火,人民不敢接近。 疟疾像缓水,人民容易接近,容易玩耍 “对开化来说血吸虫病是另一种极其可怕的地方病,黄绍竑说:“离化城30公里以上的某乡有3千多亩良田,荒废了。 因为住着这种可怕的寄生虫——血虫,所以在那个沙漠的水田里繁殖。 那附近的村民,大部分都死于这种病。 ”(黄绍竑,担任浙江省主席的民国时期寄生虫病的肆虐,根据天野和黄绍竑两人的经验可能会看到一斑。 从更长的历史来看,寄生虫病在改变历史方面不亚于鼠疫等强烈传染病。 著名医史学家范行准在1955年出版的《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中指出:“传染病充分亡国,罗马死于疟疾,埃及死于血吸虫病,中国也有金明两个王朝死于鼠疫。” “澎湃情报:史上最重要的寄生虫病有那些吗? 李玉尚:中国过去有五种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和黑热病。 疟疾蔓延到中国各省,因此有“发冷”(广东、广西)、“瘴气”(云南、贵州)、“打发子”、“打皮寒”(四川、江西)、“疟疾” 由于其发病多在“双夺”最忙的时期,江西省有“稻谷黄、钟摆上床”的说法,贵州省也有“八月谷子黄、钟摆鬼上床,十人生病,没有送药的汤”的民谣。 疟疾流行的区域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海南等地最严重,西南和东南沿海各省成为史上有名的“瘴疠区域”,这也是中原王朝长期以来在这些地区必须实施羔制和土司制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疟疾防治事业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控制状况依然非常严峻。 血吸虫病被称为“大腹症”或“水膨胀”,是晚期患者出现的腹水现象。 在其发病初期,被农民称为“黄病”、“伤”或“麻结核”等。 “膨胀”患者在农忙期以后,相继出现发热、腹泻、无力等症状,他们认为是过度劳累导致的“伤口”。 根据1950-1980年代的调查,中国血吸虫病患者1100余万人,直接受到威胁的人口达到1亿人。 近年来,中国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情又呈扩散趋势,新流行区不断被发现。 患有血吸虫病的患者钩虫病也是历史上感染广泛、危害人身健康、影响农业生产的巨大疾病。 农民称这种病为“懒黄病”。 浙江湖州菱湖又称“黄胖病”,其典型症状为“黄”和“胖”,感染者无力,不能在田间工作,但特别好吃,这是钩虫病严重感染时的情况。 在浙江德清,这种病被当地人称为“湿热黄”,当地也流行着关于钩虫病的民谣。 “一年级,胖两年,三年田地卖完,四年不死埋葬。 “严重的钩虫感染者没有劳动力,所以只能卖田。 曾经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与这种疾病的广泛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丝虫病这个病名对很多人来说很生疏,但曾经流行非常广泛,特别是东南沿海省和海岛地区很重。 这种病在民间被称为“粗腿”、“大鸡蛋”、“白尿”、“流火”、“红筋膨胀”、“脚风”、“冬瓜腿”、“油水腿”等。 这些病名的由来是,患者的脚粗脚红肿发烧,还有一部分部位的皮肤又厚又粗糙,像大象的皮肤,所以也被称为“象皮病”。 从流传下来的民谣中可以反映这种疾病的危害。 例如,福建庆阳县有句话:“下洋下洋,气候不良,出现粗腿,到处都很寂寞。” 黑热病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这种病在苏北淮海一带被称为“疖肿”“蟾蜍疥癣”。 “301痂瘤”是指脾脏肿大 这种病的患者孩子很多,患者大多身材瘦弱脾肿腹大,像膨胀的蟾蜍,被称为“蟾蜍疥癣”。 根据1935年姚永政的调查,苏北淮阴地区82%的农村都流行这种病。 根据1951年的调查,黑热病的流行率约为万分之10~50,患者约为53万人。 如果历史上的感染率像1950年代那么高,很多地区就会变成广阔的荒野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 证明寄生虫病有“历史”。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分布图澎湃信息:那些因素引起了寄生虫病的高感染率? 李玉尚:列举四川省钩虫病,其流行与当地农业结构有关。 明末清朝的社会动乱使四川省土著人口锐减,红薯及其栽培技术也从福建省粤移民传入四川各地。 干嘉之际和之后,红薯和玉米遍布丘陵山区。 这个过程不仅表现在甘薯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上,还表现在玉米、甘薯的间种、间作制度的形成和施肥的增加上。 农民利用粪便习性干嘉后,四川钩虫病的总体趋势是感染者增加,感染区域扩大,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最高峰。 不仅如此,在以这两种作物为第一食物的丘陵、山地地区,营养水平不及稻区,因此钩虫病不仅在以这两种作物为第一粮食的地区具有极高的感染率,而且症状严重,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 到了民国时代,有症状的人口约占全部人口的40%。 在江南地区,最上等的桑田也是钩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方。 明清以来,以前随着桑区植桑面积的扩大,钩虫病的流行程度加强了。 另一方面,随着桑地的扩大,钩虫病不是以前就传到桑区的,而是广泛流行。 在湖州德清、吴兴和长兴三县,三县总人口的80%感染钩虫病,40%有临床症状。 这和四川红薯网作区和红薯、玉米混作区有什么相似之处? 江南桑田澎湃情报:关于寄生虫病有“历史”,我可以举个例子谈谈吗? 李玉尚:可以以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为例说话。 1950-1960年代初,长江流域许多县部人的感染率特别严重,许多县部感染率超过50%。 在1972年和1975年长沙马王山1号汉墓和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的两具古尸中,检测出了日本血吸虫病虫卵,可以说明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源远流长。 如果历史上的流行程度与1950-1960年相似,长江流域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人口就不再存在,唐宋以后,这个地区不能说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点。 追溯血吸虫病的历史时,人们常说“千户之村”因血吸虫病而毁灭,所以在“千户之村”的时代,血吸虫病肯定没有流行或散布。 也就是说,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历史一定有“历史”,经历了一次或几次发散、流行、大流行、休止的一些变化。 明清时代,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呈发散状态,即仅限于部分地区。 整个流域发生大流行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 在江南地区,太平天国战争后,中央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向江南地区的水利系统投入相当多的能源,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兴起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下降和农业投入的减少。 洞庭湖地区,由于湖区淤积和对粮食的强烈控诉,湖区开发越来越激烈,血吸虫病集中发生在危笃湖区。 在中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像太平天国战争一样,战争双方关注的不是水利系统的修缮,而是战争的维持。 国民政府的疾病防治要点不是慢性寄生虫病而是急性传染病。 1949年前后,包括血吸虫病在内的5种主要寄生虫病形成了百年来流行的最高峰,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最重要的卫生问题。 澎湃情报: 1949年以后,新政权对寄生虫病的治疗、应对采取了什么措施? 中医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 李玉尚:新政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治疗这么庞大的患者。 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估计,浙江嘉兴县农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达到71.6%,全县有35万血吸虫病患者,静脉注射酒石酸锑钾(纳)是当时唯一的治疗药物,一个疗程需要20天。 根据当时医院的治疗能力,所有患者一次治疗都花了100年时间。 治疗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吡喹酮问世前,治疗血吸虫病主要采用锑剂疗法,但该疗法疗效低,疗程长,副反应大。 民国时期政府试图废除中医,这对中医有很大影响,许多中医前途暗淡,生活困难,放弃了医疗转业,但中医依然是卫生事业的主要负担者。 由于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治疗寄生虫病中,中医疗法得到了相当大的挖掘和实验。 像浙江常山徐碧辉那样公开祖传三代腹水草秘方,然后发掘了很多民间草药和一方。 到1956年在浙江发现的中医和民众治疗药物已经有十多种。 浙江海宁也一样,1955年,海宁县黄湾乡农民献出“活血龙”药材,被称为祖传秘方,对“膨胀病”的治疗有特效。 在治疗疟疾特效药的集体攻击中,也表现出中医的重要意义。 中医集团不仅从中医典籍中寻找线索,还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单方、验尸官和秘方。 1959年12月中医研究院油印出版的《疟疾史》是从中医典籍中寻找线索和经验的典范。 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选择出现频率高的抗疟疾药进行了实验,受到葛洪《肘备份急方》的“一把艾比,腌一升水,榨汁服”的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疟疾史》(油印本)与寻找青蒿素一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医和药物学家也积极从中医典籍和各地民间处方中寻找治疗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其最终结果是中医对晚期血吸虫病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访谈︱李玉尚:1949年之后新政权怎么应对寄生虫病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12397.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