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汉学家马克梦③八十年代留学生们的北京日常
本篇文章5132字,读完约13分钟
【按编辑分类】1952年9月,“东欧交换生中文专业班”的14名外国留学生成建设调整为北京大学,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留学事业的开始。 60年来,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完成了学业。 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的故事是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北京大学国际校友的人生经验和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为理解中国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海外视角。 年,《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出身的口述实录丛书》的出版事业正式启动,目的是收集和整理北京大学国际出身的成长记忆,重点阐述他们和中国,特别是北京大学的故事。 考虑到口述者的特殊经验、个人感情、时间长引起的记忆模糊等因素,作者采用采访第三者、查找资料等方法审查、补充口述复印件,制作原稿后,委托发表者修改。 最近,这本丛书的《梦、道: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前主任马克梦口述》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澎湃信息的讲解栏被授权摘录书的一部分复印件,介绍给网友。 演讲者简介: keithmcmahon(keithmcmahon ),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前主任在台湾、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研究了多年。 我从1984年开始在堪萨斯大学教书 研究行业涉及明清小说、中国文学中的男女人物类型、色情文学、鸦片吸烟与现代主体性、文学与精神分解理论、历代后妃与制度等。 1996年马克梦想在北大与李零(左一)、唐晓峰(左三)至今每年都去中国,去北京,是让我振作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每次去中国都去上海看复旦大学的师友,但渐渐大部分都留在北京。 我要去北京。 我先去北京大学,用美丽的燕园访书拜访朋友。 这里有我必须在研究所读的明清小说。 有马隅卿的珍贵收藏,也有可以交换意见和谈话的朋友。 我在北大的经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1986年,到1991年为止,由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的基金做访问学者。 第二阶段是1991年以后每年一次的美中往来。 1986—1991年,我每年在北大待两个月左右。 1991年,我在北京认识了我的爱人,我们在北京开始恋爱。 当时她已经有两个女儿了 恋爱两年后,我们在1993年结婚,她们于1995年从爱荷华州搬到堪萨斯和我一起住。 因此,1991年以后,为了照顾家人,在中国的时间相对变短了,但每年要呆两三周。 1985年秋天第一次去北京大学当访问学者 前一年,1984年春天,我获得博士学位,开始在堪萨斯大学工作。 一生中第一次给大学生上课,人生职业化的道路开始了。 因此,1985年到达北大时,身份和心理与以前来中国时完全不同。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当时我住在北大西门附近的勺子公园,四楼四楼,最西边的房间。 刚搬来,四楼和一、二、三楼的区别还很棘手。 四楼的看门人绝对晚上十点准时关门。 晚于10点我必须叫醒你。 一二三楼随时可以进出。 比较开放。 当时住在四楼四楼的是美国人,比我年轻,我是唯一的访问学者。 今后认知的好朋友是来自欧洲的。 还有苏联。 他们不住在四楼。 我住在一二三楼。 我经常去他们那里玩聊天。 他们大多是刚来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通常不擅长中国的教育制度,高考和中国的学生必须通过其中一个学部才能合格,高中也考不上……的样子。 这些制度于1979年刚恢复,以前工农兵学生的实验被放弃了。 当时只有一小部分外国学生是本科生,特别是来自南斯拉夫的学生,我也知道很多。 此外,有些非洲国家派遣了研究生。 我知道的是现在埃塞俄比亚的总统。 其他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可以去北大上课。 通常申请学习中文,课程也几乎是为他们设计的,很少和北大本科生一起去。 当然他们还得有一定的水平,但大部分没有北大学生能干,来到北大之前也没有北大学生那样辛苦多年的经验,肯定没有为将来做好准备。 直到今天,这些现象一直如此,是特别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在1980年代的北京,现在回想起来,有那个时代的独特心情,但今天的人不一定理解。 例如,第一,洗衣服需要自己洗,需要每天洗。 否则会堆积脏衣服,洗的时候负担很重,看不见。 当时的厕所里有个大池塘,所以必须把洗好的衣服浸在脸盆里等着再洗,回到房间挂着晾着。 空无调,无风扇,打开窗户即可,热了就用扇子。 我现在还喜欢东方的扇子 第二个乐趣是在食堂吃饭 勺子公园时的食堂现在解体了,又建了新的。 当时的食堂屋顶很高,一个大厅,没有现在的二楼。 1985年食堂的师傅有几个来自以前的留学生食堂的人。 以前留学生住在25、26楼,那个时代从复旦大学去北大,和朋友挤在留学生的男生宿舍里。 留学生食堂的菜特别好吃西餐。 比复旦大学好。 1985年还很好吃。 当时,我对一位勺子花园食堂的师傅说。 “我记得你。 “那太远了! ”。 他脾气豪爽,讨人喜欢,但已经不记得我了。 我以前不常住,但他印象不深是很自然的。 那时的食堂是个好地方,也是经常聚集的地方。 每天都有朋友一起吃饭。 特别是我认识的几个意大利朋友,其中一个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大学教书。 我现在还在保持联系。 当时食堂里有几道菜做得很好。 特别是鸡腿,我总是需要两个。 1991年开始和恋人恋爱的时候,她总是嘲笑我这么吃,现在还记得。 那时的第三个乐趣是骑自行车,在北京到处跑。 我复旦大学的老同学住在东城区人民日报社附近,有时骑自行车去见他。 我们没有电话,花了一两两个多小时几乎跨越了整个北京,到了他的住处也有他不在的经历,那时必须回来。 四楼当时只有一台电话,在楼长师傅那里。 通常你最好不要依赖它,以免有电话。 约会要写信,提前约定时间和地点,不要离开,至少到了约定的地方一小时之内就会死等。 这些对欧美留学生来说是新鲜值得学习的,是另一门非语言课的教育。 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在洗衣机和风扇都空调整和电话不通的地方生活。 除此之外,马蹄声、燃烧老煤运送动力的机车声(在五道口)、在未名湖周围闻名的叫声、大热天坐在勺子园楼前看蝙蝠高高地飞来飞去。 我又骑了自行车,转弯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卡车。 上面躺着很多骆驼。 因为是冬天,弥漫着呼吸的白色空气。 从1979年到1981年,大家都穿着中山服。 我几乎没有彩色的衣服。 在美国通常穿红衬衫,在中国很显眼,所以被认为最好不要穿。 朋友说:“哦,你穿得很花哨! ”。 这意味着你有点异常。 但是他们这么说的时候,没有几个看不见的意思。 只是,说明你有点不一样。 另外,也许同样比不同好。 到了1985年,很多人穿着中山服,但不少人穿着带图案和复印件的t恤、牛仔裤和西装。 总之一切都变了 从1979年到1981年在上海的时候,还没怎么经历过事件,是个毛头小伙。 1985年我到达北大时,我开始了正式的工作。 复旦大学的老同学都就业了,被分配到报社、出版社、大学等相当好的单位。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结婚了,但那时的婚姻对我来说还很远,无法接受我。 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一个同学含蓄说我对人生不认真,似乎不现实。 他说:“马克梦中朋友是为了感情。 “1985年到达北京后,马上去成都,在我面前去看了复旦大学的室友老何。 总有一天,我无论去哪里,都会先给住在那个城市的朋友发电报。 这意味着你需要知道在哪里找到邮局,以及怎么写合适的中文电报。 对此,我有点骄傲,但那并不难。 何先生在车站接我的时候,见到的第一个问题还是老样子问“是奢侈派还是辛苦派”。 这是我们自古以来发明的专业术语,意味着你和外国客人一样住得舒适。 还是要和我们的一般人民一样 多年前,我和复旦大学的同学吃饭时,经常开玩笑。 “马克的梦想来了。 我今天是痛苦派。 “这是因为留学生楼有自己的食堂,料理丰富,环境干净,人少。 到了成都,我还是想住在老什么的住处。 他有双层铺子,另一个莫名其妙的人住在另一个房间里。 这样我就能体验荣幸、真实和朋友的生活,和他坦率地交流。 勺子公园4号楼外面是工地,扬起灰尘,现在已经没有了。 匙园是当时新建的,留学生住的25楼,26楼让北大人自己住。 四楼的五楼有点为中国人住。 好像是原来住在附近的人。 建勺子田的时候必须拆除他们的房子,所以让他们暂时住在这里。 其中有经常来玩的男孩,后来找我找得有点频繁,总是缠着我,有点为难。 后来搬家去向不明了 他说过我至今难忘的话,他父亲告诉他,有些无理的事件最好不要想太多。 男孩说:“但是我还是去想。 “1985年至1991年,北大来自法国的学者魏立德( françois wildt )、美国杜克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frederic jameson、北京大学华语系教授李零、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唐晓峰, 此外,还有很多北京和上海的学者、作家。 最有名的作家是三个“朦胧的诗人”。 芒克,多,杨炼。 从1985年到1986年交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之后每年暑假都来中国。 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每年都是这样。 当时幸好魏立德还在,经常一起去琉璃工厂的书店,回去的路上去人民酒店的西餐餐厅做西餐聊天,回到了北大。 那时有所谓的面包车。 有时候坐的话必须等到人满了,但比普通的巴士快,现在看不见那辆车。 1987年在昆仑山脉的长途汽车站1991年来北大两次。 三月到七月,十月到十一月。 从三月到七月住在勺子公园一楼二楼的单人间。 我至今为止最喜欢那样的房间,每天用抹布和水把地板擦干净。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五楼一楼的大门。 每天早上那里的楼长工匠打扫卫生,擤鼻子。 每天都是同样的声音。 当时的首要计划是读书,尽可能多地读明清小说和讨论小说的学术著作。 北大教授沈天佑借给了北大善本读书室的单独阅览室。 他去了意大利,一直很感谢你联系我关于录用图书室的事情。 于是,我读了一些罕见的明清小说版本,开始准备写我的下一本书——后的《吝啬、白杨、一夫多妻者: 18世纪中国小说的性与男女关系》。 这本书于1995年在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李零帮我联系了。 有中文版,200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我手头有至今还在我房间和李零聊天的照片。 1991年在勺子1号大楼1991年,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年。 之前说过,我这一年认识了我的恋人deborah peterson,我们一看到它,就开始了漫长的恋爱。 她是美国人,也住在中西部,和我一样是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的访问学者,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她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朋友一听说我和恋人在北大认知,就问:“她是中国人吗? ”。 “不,她是芬兰裔会说中文的美国人。 “我们4月第一次见面时,大家正在讨论关于他们研究成果的报道。 但是,那时彼此没有留下印象,散会后没有任何联系。 到了7月她就搬到勺子公园,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相遇,开始一起聊天,马上就熟了,认为几周之内,是可以互相结婚的对象。 当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有西如谷教授( steve west ),和当时的夫人住在北招。 星期天我们经常和他们去香格里拉酒店吃早饭。 我经常和恋人一起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也是我们恋爱的机会。 我们坐了好几次西直门地铁站,坐地铁去镇上买东西。 回去的路上有面馆。 我们经常去那里吃午饭。 然后坐地铁回西直门,骑自行车回北大。 她认识到以前计划去甘肃,所以和甘肃的朋友坐火车去兰州睡了两天(也有坐车的照片)。 但是列车启动的那一刻,突然有种后悔的感觉。 你以为我怎么了? 通常,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旅行,每次外出都很期待,但这次完全被相思树笼罩了。 之后一到兰州,我决定马上回北京。 我的朋友很失望,但我理解,所以他回到了他家。 我马上买了票,发了电报寄给她,回北京了。 有趣的是,车一到北京,我就看到她在车站接我。 我们俩都生病发烧了。 她给香港医生的朋友打电话问她应该吃什么药。 那个医生推荐了抗生素,我们一起去五道口当时还在的百货商店买。 ——这在美国是难以置信的。 抗生素在法律上只能得到医院的许可。 我们就这样随便买吃。 当然几天内两个都可以。 1991年,我和恋人在北大认知,8月回到堪萨斯,她在北京继续她的研究。 那年秋天正好没有我教的课,我一个人在堪萨斯读书,写复印件,每天花三到四个小时在乡下骑自行车,有时我在想我是否要和她结婚。 再三考虑后,我终于做出了大决定,决心再次去北京看她。 妈妈和朋友都吓了一跳。 那一年我39岁单身,突然决定结婚。 对他们来说非常吃惊。 潘绥铭听了有点失望。 他以为我会一直扛着单身的旗帜。 (本论文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梦,路上: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前主任马克梦口述」)(本论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汉学家马克梦③八十年代留学生们的北京日常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6995.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