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福泽谕吉的“誓愿”:再造日本文明
本篇文章7000字,读完约18分钟
福泽谕吉( 1835-1901 )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到目前为止,对于他的论坛汗牛充栋,对他的评价也往往不矛盾。 也有人被称为推进日本文明开化的知识分子领导人、自由民权思想的先驱。 他的思想中有“国权压倒民权”和民族主义的倾向。 有人批评他的“脱亚论”是蔑视中国和韩国、支持日本对外扩张的思想渊薮。 现代人眼中的福泽形象可能与分裂相矛盾,福泽大概认为“吾道一贯”吧。 1899年,64岁的福泽谕吉在自传中说,一生的做法都是为了实现年轻时的“誓言”。 追寻福泽的“誓言”,也许可以找到比较统一的福泽谕吉的形象。 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已经成为“万元纸币”的历史人物。 《万元纸币》中福泽谕吉福泽的“誓言”福泽年轻时想成为自食其力的“洋学者”。 “洋学者”是用荷兰语翻译,研究西方文化的人,也被称为“兰学者”。 幕末“尊王攘夷”风潮中排外思想盛行,经常袭击外国人和斩首。 从当时的“攘夷派”来看,不仅要求“外夷”,还要求热衷于“外夷”的“洋学者”。 以深厚的朱子学素养和“天下第一的兰学”而闻名,胜海舟、坂本龙马、吉田松阴的佐久间象山( 1811-1864岁)曾经丧命。 据说当时即使拿着“洋伞”在街上走,途中也有可能被“攘夷浪人”杀死。 据《福泽谕吉自传》( 1899 )记载,从1861年到1873年的13年间,福泽天黑后就不出门了。 我不认为1868年发生了“明治维新”,“天下第一号攘夷政府”德川政权被推翻了。 社会上残留着“攘夷”的风潮,但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决定开门向西方学习。 由此,介绍西方制度、器物、文化的著作问世了。 福泽在制作戏剧的《西方事件》( 1866-70 )中认为包括盗版在内共计销售20万台到25万台。 之后出版的《劝学篇》( 1872-76 )的销量更是惊人。 这部鼓励“独立、自由、平等”的启蒙著作,包括盗版在内共计销售了300万部。 当时日本的总人口也在3400万以下。 福泽一跃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洋学者”,他最初的愿望实现了。 由此,福泽立下了第二个“誓言”,“把西方文明的新风吹入日本,根本扭转全国人心,在遥远的东方建立新的文明国家,在东方有日本,在西方有英国,创造彼此不落后的局面”(《福泽谕吉》)。 在《文明论概略》( 1875 )中,福泽说:“文明有外在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 外面的文明容易取得,里面的文明难求 “西方文明新风”是指“内在、文明精神”。 要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国家,首先要从难以追求的“文明精神”开始,要求“根本扭曲全国人心”。 因为如果没有支撑“文明精神”的东西,单纯模仿西方的制度和器物的话,经常会变形、画老虎变成狗。 如果福泽的“誓言”在日本是“种植文明的精神”,那么“文明的精神”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怎样才能得到“文明精神”? 为了处理这两个问题,先从江户时代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状况开始吧。 “文明论概略”“旧制度”和“旧精神”福泽在江户时代度过了半生(福泽享寿66,明治元年33 ) 对他来说,江户时代的制度是“旧制度”,江户时代的思考模式和行动习惯是“旧精神”。 江户社会是武士主导的身份制等级社会,与之相应,一般民众形成了以服从权力、权威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 在江户时代以前的战国时代,不存在严格的身份划分,农民和武士可以互相改变,最有名的例子是丰臣秀吉。 丰臣出身农民,风云在乱世,立战功成为最高权力者,获得“关白”地位。 但是,丰臣推进“兵农分离”后,武士成为世袭身份,被区别于平民(农民)和町人(商人)。 侍代独占军事职务和公共行政,脱离社会生产,具备韦伯斯特的所谓“家财官僚”色彩。 德川政府严格规定各级武士的服装、交往、移动、住宅的规模和大小。 社会整体等级严格,平民和町人几乎不能提高身份(后来出现豪农富商“购买”武士身份的现象,实质上把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收养给武士继承武士身份),下级武士也很难成为高级武士。 这种把每个人牢牢绑在身份上的制度,像笼子一样囚禁着个体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福泽对这个制度深恶痛绝,在《福泽谕吉自传》中批判了出身地中津藩(现大分县中津市)的等级制度。 “中津这个地方,在封建制度中,为了把东西好好地放在箱子里,尽管建立了数百个秩序。 在“家老”(掌管藩政的重臣)家出生的孩子永远是家老,在“足轻”家出生的孩子永远是足轻。 世世代代,家总是家老,脚轻脚轻,夹在中间的也一样,过了几年也没有丝毫变化。 “福泽的父亲福泽百助( 1792-1836 )受到这样的制度的损害,百助精通汉学(藏书多达1500册),才能出众,毕竟身份低下,只能长时间管理货物存放处,45岁病死。 福泽带着父亲的志向后悔一生,说“门阀制度是父亲的敌人”。 在《文明论概略》中,福泽持续批评说:“日本全国成千上万的人要么被困在成千上万的笼子里,要么像与成千上万的墙壁隔绝一样,完全难以行走。” ……这个边界就像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破坏不了 在这样的“生而不平等、生而不自由”的等级制度下,经常形成“偏重权力的风气”或者“权威人格”。 人民不知道什么是“独立”、“平等”、“自尊心”,不知道什么是“权利”、“责任”,只有“权力”、“权威”的马首有前景。 福泽批评这些人在精神上失去独立性,成为了“别人精神产物的奴隶”,但“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要依靠别人。 依赖别人的人一定害怕人。 怕人的人一定谄媚别人 害怕和谄媚别人,渐渐变成习性后,他的脸皮就和铁一样厚。 “”(《劝学篇》第3篇)心里不一样,难受,火焰势均力敌,整个社会“没有人压迫,没有人压迫别人”。 福泽认为,如果不打破身份等级制度,不打破唯权力、权威遵循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建立新的文明国家”是不可能的。 明治维新后,“旧制度”基本废除了,但“旧精神”依然根深蒂固。 福泽主张,为了打破“古老的精神”,构筑新的文明精神,“劝学”是必要的。 “劝学”庆应义塾大学位于东京湾边的三田町,与东京塔相邻。 东校门面对三田路,是壮丽的红砖哥特式建筑的拱门。 拱廊由三级楼梯通向校园内的三田山,山顶上有象征庆应精神的“十字笔”浮雕,有“笔耕比刀剑更好”的意思。 浮雕上刻有拉丁语一行: homonecvllvscviqvampraepositvsnecsvbditvscreatvr翻译为“上天无生人,无生人”。 这是《忠告篇》开头的第一句话。 庆应义塾大学是由福泽谕吉创立的,但“上天不生人,不生人”的话不是福泽原创的。 这句话来自《美国独立宣言》,“人都享有出生平等、创造者赋予他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权利”。 在“西方事件”中,福泽翻译过这句话。 庆应义塾大学的“十字笔”浮雕如前所述,江户社会是武士主导的身份制等级社会。 江户时代的农民和商人作为“生产者”和“被统治者”承担着向武家政权缴纳贡米和税金。 他们无权参加政治活动,很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不需要承担政治责任,甚至不像武士那样要求“修养道德”。 简单来说,他们不被视为构成“国家”的成员。 他们不是“国民”,只是寄居在“某个政府”下面的客人。 正因为是客人,一国的安危与他们无关 福泽经常感叹日本“只有政府没有国民”,其理由就在于此。 福泽设想的“国民”具有与法国大革命纲领《人权宣言》的“公民”相近的意思。 福泽强烈呼吁“没有天生的人”,目的是强调各自的人生有平等的权利。 个人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个人享受国家保护下的自由,承担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为了担负“文明开化”的重担,个人致力于修养“道德”,治理“学”。 只有这样,民众才能从“客人”变成“主人”,一个政府才能从“他们”的政府变成“我们”的政府。 人生是平等的,但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平等。 福泽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习和不学习”。 所以,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必须专心于“学习”。 但是,治疗的“学”应该是“实学”而不是“虚学”。 福泽所说的“虚学”是构成江户时代主体文化的儒教伦理学说,“实学”指与日常生活相近的科学,特别是欧洲近代科学。 福泽表示,“文明精神”包括“有形的数学”和“无形的独立心”(《福泽谕吉自传》)。 《劝学篇》鼓励人们学习“实学”,唤醒个人独立人格,正好应对这两方面的文案(之后陈独秀认为“德先生”和“比赛先生”也是基于类似的认知吧)。 综上所述,福泽的“誓言”的具体副本,将欧洲近代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导入日本社会,改变民众本来的心理结构,打破基于江户时期身份序列的以前传来的伦理观,“四民平等”和“独立自尊” “三十一谷人”福泽对“精神独立”的追求也反映在他的金钱观上。 现代人经常批判福泽的“国家主义”倾向和国际关系的认知,明治时期福泽最受谴责的是“爱财”。 确实,福泽越是说“文明人男性的目的是金钱”,就越强调尽力自活的重要性(《学者和町人》,1886年10月) 德川政府最后的最高负责人,实现江户和平开城的胜海舟( 1823-1899 )鄙视福泽为“弱”“喜欢赚钱,随时考虑赚钱”(《新订单海舟座谈》)。 明治时代的基督教思想家、无教会主义的创始人内村鉴三( 1861-1930 )批评福泽为“富福音的教主”。 “钱是权力。 这是福泽传福音。 随着福泽的说教,拜金主义变成了毫不掩饰的拜金教。 《》(《内村鉴三全集4》)福泽不接受这样的批评,刻上了“三十一谷人”的图章。 “我做了印有‘三十一谷人’五个字的印章。 但这与任何山谷和地名无关。 合成三十一个字母是为了社会,把谷人左右排列起来很俗气 因此,这个印章的寓意是《世俗》(《福泽全集绪论》)。 另外,福泽有两张感兴趣的印章。 一个是“自由在不自由之中”,另一个是“没有我他彼此”。 “自由在不自由之中”,是福泽总结约翰·穆勒的自由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以一个人享受的自由不损害别人的自由为界。 “我是他之间”来自佛典,“无我他之间”大致意味着文明化促进个人品格的提高,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消除摩擦、流动、斗争,形成相互依存、不区别你与我的命运共同体。 “三十一谷人”印章福泽为什么认为“金钱”很重要呢? 为什么认为“世俗”是可取的呢? 在《福泽谕吉自传》中,有一次哥哥(福泽三之助,1826-1854 )说:“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人问’。 我说‘是的! 首先是成为日本最大的富翁。 试试怎么花钱吧。 “哥哥一听就阴沉着脸训斥我 我反过来说:“哥哥呢? “”他认真地说:“一生信守孝悌忠信! ’只是回答。 我说‘是的! ’说。 我没有再继续说话了 “这个描述值得深入体验 如上所述,福泽有伦理道德(孝悌忠信! 的“虚学”在向近代科学的“实学”(接近日常生活的学问)转换的同时,打破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只有权力服从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点,福泽批判了为主君报仇的赤穗义士和为天皇阵亡的楠木正成等曾经流传到社会上的道德偶像,认为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私意”。 为实现“私人道德”献出生命,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没有帮助。 他在日常社交中提倡“私人道德”是理所当然的,但他继续指出,将“私人道德”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公共道理”进行推进,会产生大量心态不同、相貌岸然的“伪君子”(《劝学篇》第11篇) 为了鼓励民众拒绝虚伪的生活习惯,摆脱陈旧的“金钱认知”和空稀疏的儒教教条,福泽肯定了“世俗”的精神。 福泽主张人民应该以“世俗”精神为起点治疗“学”,提高个人道德,参与经济生产,为社会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 福泽年轻时欺骗了“本藩”(中津藩),捡到了钱,中年以后约束自己,严格要求廉洁公正。 福泽在解体这一变化时指出,德川时代的大名是藩主高贵的“人上之人”,藩主的财产被称为“公共的东西”(这里被称为“公共的东西”,与其说是“共有的财产”,不如说是属于“公家的财产”。 福泽把藩政当局骗钱时的心情形容为“猎人”,暗自吹嘘说越骗越好。 “旧制度”崩溃后,福泽反省这是无耻的卑鄙行为。 他开始认识到“没有天生的人”,撒谎和寄生的生活是可耻的,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尊重自己和别人,自力更生。 个人应该重视金钱,但不应该被它驱使,所谓的“君子爱金钱,有取之道”。 福泽认为,经济独立是精神独立的前提条件,只有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生活的人才有可能追求精神独立。 福泽的“矛盾”福泽一生都是等身的,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外交、自然科学等各个行业。 那个思想又多又杂,观点之间吵架的例子有很多。 例如,福泽在《劝学篇》( 1872-76 )中主张,日本和西方各国如果“本诸“天理人道”互相交往、“理”,对非洲奴隶也要害怕穿衣服,但必须符合“道”。 “孟子公孙丑上”“反而不缩水,茶宽博,但我不冷静。 反而缩小了,成千上万的人载我”的论述,不仅让人感受到福泽理想主义的光辉,还会让人联想到理性主义国际关系论吧。 但是,在《通俗国权论》( 1878-79 )中,福泽说:“百卷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几本友好条约不如一筐弹药。” 大炮和弹药不是用来主张现有的道理,而是用来主张从没有道理到被创造的东西” 这也让我们看看霍布斯和施密特等现实主义者反复提示的“auctoritas,non veritas,facit legem .”(制定法不是真理,而是权威,《利文斯顿》第26章)这一冷酷的现实 另外,为了克服空理空论的“虚学”,福泽提倡“通过学习使用”,要求“学问”接近日常生活。 但是,为了避免学问和日常的过度结合,强调“学问没有用”、“做学问必须有高尚的志向”,开始寻求对社会有用的“大义”(《劝学篇》第10篇)。 为了唤醒个人“独立不羁”的主体性精神,《劝学篇》把人称为“万物之灵”。 但是《福翁百话》( 1896-1897 )主张人活着需要“蛆虫的自觉”,在广阔的宇宙中,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无能”和“谦虚而小”。 以其政治权利观为例,《劝学篇》提倡与卢梭相近的“社会契约论”。 国家合法性的基础是作为“国民”的个别个体“自愿达成”的共识。 本质上,国家是“自愿结社”,为“国民”提供方便的工具。 这与股东投资设立公司法人没有区别 但是,在《文明论概略》( 1875 )发表后,福泽放弃了这种过激的“国家公司法人说”,转向了更稳健的摇滚、霍布斯式的“支配契约论”。 这个契约论不仅主张保护作为团体的“人民”,还主张保护作为支配主体的“主权者”。 这个契约论肯定了人民的权利,但也限制了人民对政治的参与。 人民不能单方面退位“主权者”,也不能任意挑战社会法律和秩序。 我该如何理解福泽谕吉这样的各种看法呢? “理性主义者”的福泽和“现实主义者”的福泽如何统一? “学习使用”福泽和“学习不使用”福泽怎么协调? “民权论”的福泽与“国权论”的福泽如何折中? 福泽提倡的是“独立不羁”的主体性精神,反对任何事情“溺水”(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 他提倡通过不断的比较来把握事物 《文明论概略》从一开始就提倡“轻重、长短、是非、善恶等词是由相对的思想产生的”。 没有轻就没有重量,没有善就没有恶 因为,轻是比重者轻,善是比坏人好,如果不互相面对,就不能谈论轻、重、善、恶的问题。 福泽反对在分解和评价事物的利弊得失时走极端,呼吁睁开“双眼”看问题。 一只眼睛注意优点,另一只眼睛注意缺点,通过比较进行分解测量。 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合,只能明确“相对好的选择”和“相对坏的选择”。 如果时间和地点改变了,人们需要重新分解和评价,更新自己的认知。 用“大学”的话来说,是“旭日新、日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 这种比较评价的认知方法避免了教条主义的陷阱,也不会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 只有本着这种坚韧的主体性精神,文明社会的形成、巩固和快速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福泽思想文案有不同的文案和不同的一面,但其“誓言”是一贯的,就是在遥远的东方建立一个能与英国媲美的新文明国家。 结语福泽的“誓言”实现了吗? 福泽在1899年说:“回顾社会,虽然有很多羞耻的事件,但是全国进步,逐渐向上……不能说第二大愿望实现了。” 福泽两年后去世了,但没能看到之后的历史潮流。 近代天皇制成立后,颁布了“教育诏书”,鼓励日本优势的“国体论”扩大,逐渐上升为体制思想。 “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在大正时期( 1912-1926 )享受了短暂的辉煌后,因1927年的金融恐慌而衰退。 社会主流思想被右翼和军部劫持,开始形成法西斯主义。 “五一五”和“二二六”军事政变后,军部控制内阁,政党政治宣布结束。 之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相继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和《治安维持法》。 在军国主义的压迫下,自由主义精神几乎被逼死了。 以“亚洲振兴”、“美英战争”、“超越近代”为口号,日本引发了太平洋战争,最后迎来了两颗原子弹的教训。 由此可见,二战前的日本从来没有走上建设“东方英国”的道路。 福泽提倡的“文明精神”没有在日本扎根,他太早就高兴了。 福泽谕吉再次受到重视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 反省现代化道路,寻找战后民主化道路的丸山真男( 1914-1996 )挺起胸膛拥抱。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财讯:福泽谕吉的“誓愿”:再造日本文明
地址:http://www.mnscw.cn/syxx/11759.html
免责声明:民生财经杂志网致力于提供权威、全面、专业、及时的财经资讯,的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民生财经杂志网将予以删除。